•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市场化去产能 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

2016-07-28 14:41 来源:南方网 刘龙进

  去产能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产能过剩根源有二: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部分失灵;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介入过深,退出机制不畅。有鉴于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建议,去产能必须标本兼治,除了短期化解和治理过剩产能的“治标”,更应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7月28日《南方日报》)

  纵览经济发展史表明,产能过剩是一个经济体从高速发展转入中高速发展时期的普遍性现象,可以说产能过剩是经济转型升级必经阶段。与此同时,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钢铁业、煤炭业等重化工行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这些行业资源集中程度高、市场化程度低、受政府政策影响大,也是一种普遍性现象。掌握这两个“普遍性现象”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产能过剩问题、有序推进化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0%左右,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分析总结这些行业产能的原因,既有国际市场变动的因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错位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这些行业市场化改革滞后,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久而久而之,积重难返,成为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从政策层面来看,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居首位,强调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稳步化解过剩产能。

  对于广东来说,经济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也较早地进入经济新常态,更早遭遇产能过剩的困扰。因此,也倒逼广东不得不果断出手,在去产能方面先行一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率先实施“双转移”、“腾笼换鸟”等战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虽然使广东经济增速回落早于全国,但是为转型升级留下了空间、创造了条件,使得广东经济发展企稳亦早于全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广东不但在经济总量方面较好地发挥了支撑作用,也在去产能转型升级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总结广东去产能的主要经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面不动摇。让市场主体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推动价格机制改革,实现生产要素价格的完全市场化,避免不合理的价格信号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错误诱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强化需求升级导向,培育高端产品市场,促进产能结构优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分析市场化去产能,有两点启示值得总结:

  其一,治标、成本低,短期阵痛小。在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重点在“疏”上下功夫,比如实行“早退多补”原则,在节能减排资金、差别电价资金,以及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落后产能企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调整了存量,另一方面优化了增量。更为关键是不对产业的发展造成太多负面影响,阵痛小,不会在短期造成大面积工人失业,一定程度上讲,也降低了去产能的成本。

  其二,治本、效果好,不留后遗症。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没有到位,导致企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规划产能,而是按照行政命令来扩大投资。这种盲目扩张往往导致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形成结构性过剩。如果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不尊重市场规律,依赖于政府政策引导,势必会留在更多的后遗症,进一步扭曲市场,造成资源的浪费,产业发展长期回不到良性轨道上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

  当然,去产能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关键是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又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掌控好改革进程,又要考虑各地实际和承受力。坚定不移去产能,有的放矢增有效供给,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南方网刘龙进)

编辑:庄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