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对人才评价关键要回归本原

2017-01-10 09:37 来源:南方日报 子 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很多人来说,考外语、发论文、评职称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一件大事。一方面,这涉及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评判,另一方面,在那些职级与工资收入挂钩的地方,又带有非常现实的经济利益。从设计初衷上说,职称评定为了构建一个竞争性激励体系,促进对人才的培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很多领域的职称评定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最典型莫过于人们常说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论”。如同学生考试要打分一样,任何评定体系下都需要具体细致的标准,问题在于如果过分强调或放大一部分或某一类标准,就有可能扭曲制度本意,乃至出现“逆向选择”,诸如“论文数量”“计算机水平”等硬指标催生的“考证产业”“论文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鉴于职称评定过程中的扭曲现象,近年来一些省市已经着手进行“技术性”变革,如不再把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考试作为强制性要求。这在本次《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说明其符合改革的大方向。不过,除了标准调整,更关键的是让职称评审回归对人才评价的本原。职称是什么?简单地说,职称就是对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能力的科学评价。由此而论,至少有两点原则理应予以充分强调:一是真正的水平、能力,最起码假学历、假证书、假论文是必须“零容忍”的,否则就会助长以次充好、滥竽充数;二是实际的水平、能力,即一个人的水平、能力必须符合其专业本身的要求,搞研究的人就要在理论、成果上突破,搞应用的人就要解决现实问题,假如只是“一刀切”或者只看数量不看质量,那么评审就无法发挥其应有功用。

  纵观《意见》,不仅明确了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弱化硬指标和数量指标之后,自然会有人担心如何确保评审真正客观、公正。举例说,针对一些应用型领域,《意见》中提出“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看到这里有人不免会有一些担心,即如何用代表作真正评判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能力?所以,在评判标准变革之外,不能忽视的还有评审过程,比如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等,尤其要强化从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到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职称评审公开制度,构建多元主体综合监管体系。

  在深化职称评审改革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全面、健康的人才评价制度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种体系。进一步讲,职称重要,但同样不能“唯职称”。尤其是对于一些基层、一线的专业人员来说,不但要重视同行、专业人士的评价,还应该参考其工作对象的评价,特别是医生、中小学教师等,病人、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更不能忽视。此外,涉及经济利益方面,应该弱化工资、补贴、福利等与职称的联系,强化其与业务水平、口碑的关联,从而才能激励人们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编辑:林湄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