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滴滴报警”不必生搬硬套

2017-07-22 09:54 来源:南方日报 扶 青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近日推出“滴滴报警”。这一新开发的警务系统基于微信公众号,分为普通用户端和警用端。市民通过用户端发布警情后,系统向附近警力“派单”,民警随机“抢单”后接警。一次出警完成后,用户可实时评价,警方设立相应考核机制。

  这一创新想必是受“滴滴打车”启发。如果把有限警力比作供给端资源,报警群众视为不定量需求,那么过去的出警模式确实存在效率不足。比如派警机制按照警务责任区划分,有时警情附近的派出所没有出警权限,又因出警机制在激励考核上拉不开差距,小部分民警接警、出警积极性不足,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警力调配有可能不均匀。“滴滴报警”模式的发力方向,即是将出警积极性和激励机制挂钩,以“抢单”提升接警效率,“两分钟必达”强调出警效率,准确把握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回想起一开始的滴滴打车,因为没有“反作弊机制”吃了不少苦头,不少乘客和司机私下勾结,乘客发布“幽灵订单”,司机通过多“接单”拿奖励,还有所谓“抢单制”,最后变成了司机挑单。那么,“滴滴报警”会不会让人担心:视报警情况挑单,甚至制造虚假报警单,并通过虚假出警拿奖励分?

  虽然以“提升效率”为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将“滴滴报警”视为公共资源进行某种市场化探索,或许并不是好选择。市场具有自利性,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倘若将公共资源市场化,则要面临自我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拉锯战”。实践早已证明,公共资源市场化不必然意味着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效能性。在一些追求效率的公共资源上面,可以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对一些公益性很强的公共资源,一味讲市场化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次生问题。如部分地区曾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上试行市场配置,结果导致了“上学难”“看病难”等,同样,涉及治安、公共卫生、园林、税收以及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就不能或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走,特别是派出所警力这种相对稀缺又需均等化分配的公共资源,更不能按照“效率最优”的思路走。如此来看,开通微信服务确实拓展了渠道效率,但“派单”“抢单”就有过犹不及的味道。

  当前,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很多公共领域都兴起“互联网化”,尤其是一些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领域,为了提升运行效率,纷纷对接起“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概念,但很多时候经不起推敲。如此前温州交警上线“智能随手拍我要举报”平台,以鼓励举报交通违法行为,举报成功的市民可通过抽奖获得行车记录仪、微信现金红包、流量等奖励,也是典型的过犹不及。鼓励市民相互举报确实可能提升效率,但也产生了人人自危的社会风气。和“滴滴报警”一样,它们的主要问题是强化了对个体的激励,而这种个体一旦过度激励会与公共资源的公益性、均等化形成冲突,特别是“抢单”“奖励”这样极具个体指向性的奖励,极有可能导致有些人想办法从游戏规则里谋私利。往大处说,公共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之间也存在价值冲突,因此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坚持提升资源效用、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维护社会和谐、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发展环境等为价值取向。

  具体到出警资源的效率提升上,不如先从开通多渠道报警做起,不必生搬硬套所谓“共享”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庄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