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共治来应对虚假健康信息

2017-11-28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扶青

  形形色色的虚假健康信息,既有夸大其词的虚假医疗、保健食品广告,也有各种冠以专家说法之名的伪科学,害人不浅。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作为一项重点整治内容。

  还记得那位“虚假广告艺术家”刘洪斌吗?活跃在不同电视台的她,既可以祛斑、活骨、治痛风,十几种病不在话下,又身缀中医、苗医、蒙医等角色,九个头衔赫然在目。正是以“刘神医”被曝光为开端,相关部门掀起了一场保健品广告的打假风暴。7月初,九部门联合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10月份,随着进一步实施的文件出台,专项整治再度加码,而此次印发的《实施方案》已是第三份。在专项整治启动4个月后,各级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了不少食品案件,刑事拘留了一些人,但依然要看到,电视上涉嫌违法的虚假广告仍有存在,老年人身陷骗局的新闻时有发生,各类依托社交媒体传播的伪科学也层出不穷。种种现象表明,虚假健康信息有其固有的生存土壤,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工商、医药监管部门严把审批关,加大监管力度,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纵观那些已被披露的虚假健康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曾有业内人士称保健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只要地球不灭亡,生老病死的规律还继续,保健品就永远畅销”。但其实,绝大多数保健品只是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有关效果的描述相当含糊,大都是“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之类,而虚假广告无一不是往效果上作引导,甚至造成比药品还管用的幻觉。传统的广告方式主要是专家坐台,病人现身说法,使人盲听盲信。现在的则嵌入多种手段,如通过去社区坐诊、免费检查,借机宣传产品,或者在搜索软件上竞价排名,恶意引导,这几年又有送原始股、免费旅游、“陪聊”谈感情等套路。这导致虚假健康信息不再是简单宣传,而是花样繁多、手段多种的黑色利益产业链,针对相关法律规定的一般性情形,它早已形成难以识别和判断的特点,客观上也加剧了治理难度,需要适当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形成社会共治,关键是形成全民打假的社会氛围。每个上当受骗的老人或病人背后,都是对虚假信息恨之入骨的家庭和社会。一个思路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打击治理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的工作中来。首先,加大健康信息供给服务力度,规范健康教育信息生成与传播。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央媒体设立专栏,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精神。此外也有必要形成统一的网站和平台,对保健品的市场准入、宣传备案、征信记录等统一公布,同时树立消费警示,点名违规案例,总结套路和手段,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其次,鼓励群众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对各类投诉举报要及时受理、快速核实、快速处理。对于投诉举报的案件线索,一查到底,生产环节的要延伸到经营环节,召回相关产品,经营环节的要上溯到生产环节,从源头上切断医疗信息背后的利益链。

  追求健康是人心所向。向虚假健康信息说“不”,不能仅仅指望个体的识别和防御,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不仅与每一个家庭相关,更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有关。只有对虚假健康信息零容忍,形成无处不在的打假氛围,才能进一步促进健康事业发展。

  (原标题:以共治来应对虚假健康信息

编辑:刘建维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