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该不该同情自称“代笔”的韩春雨?

2018-09-12 10:16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丁建庭工作室出品

  12天前,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调查结果,一句“未发现有主观造假情况”虽未完全打消公众疑问,但也算给持续两年之久的“韩春雨事件”下了官方结论。本以为事件就此画上句号,但就在教师节当天,媒体又爆出“韩春雨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7000’,买卖录音曝光”。当然事件本身还有待独立公正的调查,但仅就媒体曝光的内容已足够耸人听闻,不知道这一次韩春雨还能不能全身而退?

  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再到名誉扫地,因为一篇学术论文,韩春雨的人生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之旅。虽然校方宣称未发现主观造假,但“假”的结果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公众对韩春雨是少有同情的。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代笔”的问题上,网络上却不乏同情声音。在这类声音中,有以声讨“告密者”之恶淡化韩春雨之错的。这类观点毫无逻辑可言,也根本不值一驳。而真正需要正视的,是那些为韩春雨辩护的声音,比如认为韩春雨说出了当前高校论文买卖的实情,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再比如觉得韩春雨是在真心“帮助”学生,开出的论文价格也是“良心价”,是一个“好导师”“老实人”。

  “代笔”是一个是非对错极易判断的问题,公众对这种行为大多嗤之以鼻。即便说现在有人为韩春雨辩护,也不代表这些人认为“代笔”是对的,而是将韩春雨的“代笔”放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下作出的评判。这样的声音看似是同情个人,实则是表达对学术圈流行的“代笔”潜规则的不满。在“同情者”眼中,“代笔”不是偶发个案,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学术不端行为;而在“代笔”这个群体中,韩春雨也不是最坏的榜样,相反还是“良心导师”。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链条,自称“代笔”的韩春雨获得了一些人的“同情”。这样的“同情”有道理吗?倘若只是把韩春雨放在“代笔”这个群体中作比较,给予同情确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不能如此比较,因为所有的“代笔”都绝非正义之举,不能因为“不是最坏”就滥施同情。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属于最基本的要求。但遗憾的是,科学失范、学术不端、论文买卖仍存在于学术圈之中,严重损害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公信力。具体到论文买卖上,像韩春雨这样有过“代笔”或怂恿论文买卖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一些专业从事论文买卖的企业。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只要上网搜索“发论文”,就会出现成百上千个学术交易网站;只要愿意花钱,就会提供“枪手”为你“代笔”。这对良好学风的养成以及学术能力的提升,危害极大,最终必将损害科学研究的根基。不管是基于基本的是非判断,还是为了重塑学术环境,任何“代笔”行为都不值得同情,包括说了“实话”的韩春雨。

  自称“代笔”的韩春雨,不仅不值得同情,而且还必须严惩。两个月前,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要求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要依法予以撤销和注销。同时,还明确了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对履职不力的导师要追究失职责任。就目前媒体曝光的内容来看,韩春雨不仅自称曾为别人代写博士论文,还意图组织自己的学生进行论文买卖活动。如果查实的话,作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的韩春雨,这次倘若还能全身而退,学术的脸面则荡然无存。

编辑:张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