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这么红?

2019-03-07 06:56 来源:南方网 丁建庭

  这是一个吸睛无数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3次讲到它,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书记、省长、广深珠三地市长、多家媒体不约而同谈到它,还有很多代表委员为它思考、为它建言。

  它,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两会舆论场上的大热门!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高级发展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可以说,“红”有其一定必然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60%的大城市坐落在湾区,湾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5%。世界上最知名的三大湾区,分别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但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格外红?概因中国的湾区经济带,最具潜力者莫过于粤港澳大湾区。这是一个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的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回看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但也要看到,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地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广东拥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早已打下深厚根基。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三地”;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取消办理就业许可证等方面取得突破;全省52所高校面向港澳招生,港资澳资医疗机构达46家……从互联互通到创新机制,从政府到民间,从学界到商界,从机构到个人,粤港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深化,大湾区建设的各方力量正在凝聚起来,大湾区规划建设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起,这一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粤港澳三地也在有条不紊推进大湾区建设。而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18日,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开、全面深化新阶段。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广东时提出明确要求。“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年初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作出具体部署。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广东正严格遵循中央顶层设计,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此牵引带动广东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机遇面前,粤港澳大湾区,想不“红”都难!

编辑:金强 张林昱 阮志峰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