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乐观、善良、活泼、可爱,一切护佑之举都不为过。
今年全国两会,从两高报告,到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再到民法典的编纂,未成年人保护成为“高频词”。未成年人保护,事关家庭的和谐,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须守好每一个阵地,扣紧每一节链条,筑牢每一道防线。
守好家庭和学校的主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不仅要教孩子知识,更要教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教好书、育好人,用心滋润呵护未成年人。从源头加强教师素质把关,多方助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筑起“法治之盾”。要善于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法治的办法保护未成年人,从立法、到司法、再到执法,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要推动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同时加大普法力度,教会未成年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安,则中国安。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形成合力。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同出手,法治、道德、教育齐发力,才能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从而更好呵护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南方网郭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