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以及推动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清远是广东农村农业大市,也是脱贫攻坚大市,脱贫成效直接关系全省脱贫攻坚大局。清远把产业扶贫作为最主要的脱贫致富渠道,让贫困农民加快迈上了小康之路。
因地制宜加强规划建设,确保扶贫产业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清远以“一县一电商平台、一镇一主导产业、一村一特色农产品”为总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清远鸡、柑橘、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连州菜心、阳山西洋菜、麻竹笋、桂花鱼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初步建立起“3+X”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乡村旅游景点150多个,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1万多个,带动30725户贫困户增收,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推动传统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增强职业农民的成长力。当“科技”元素进入到脱贫产业、扶贫车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做的还是农活的老本行,但身份却从传统农民变成懂得现代种植技术的农业产业工人。在此情况下,加强职业技能素养培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近一年来清远市共投入600多万元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基层农技人员等近7000人次。推动在全市范围内条件成熟的乡镇和行政村创建了30个农业专家联络站,组建了由200多名省、市专家组成的“农业服务专家团”,有效助力了职业农民的成长发展。
建立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扶贫的内驱力。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 模式,打造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以碧桂园在省定相对贫困村连樟村建立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通过这种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使有劳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既得到分红收入,又可在基地学到种植技术,还得到务工收入。截至2019年底,该村54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村集体收入达68万元。如此,更好发挥了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参与到扶贫产业中,形成长效机制和良性循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产业扶贫的声音在清远更加响亮,行动更加有力。据报道,下一步清远将继续加强产业带动,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创建一批产业扶贫示范村。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办“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帮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增收脱贫。这些举措,将让产业项目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更加强有力的抓手,有效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历史性句号。(南方网洪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