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整合、“三变”改革模式、城乡基层治理、打造“扶贫车间”……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改革蹄疾步稳,结出了累累硕果。40年来,清远阳山县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围绕山区资源优势,在传承弘扬中彰显“清远经验”旺盛的生命力。
把时间指针拨回到40年前。1980年7月5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再赴清远调研,总结推广“清远经验”,此后“清远经验”在广东全省大力推广。翌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继续推广广东省清远县的经验,搞好县(市)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清远经验”由“地方粮票”升格为“全国粮票”。
4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面对国营工业企业效益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清远人解放思想、敢于实践,率先在全国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探索出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清远经验”。这项改革,对破解旧工业管理体制“紧箍咒”具有破冰意义。40年来,作为后发地区,清远在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持续发力,创造出“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农综改样本”等鲜活经验,演绎“清远经验”的不同续集。当前,清远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创造新时代“清远经验”。虽然几十年山乡巨变,但“清远经验”中蕴含的改革、奋斗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号召力。阳山县“清远经验”开花结果,多项创新复制推广,就是一个生动地证明。
近年来,阳山县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科技农业之路,大力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特色优质农业产业体系,包括注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品牌创建等。目前该县累计建立“三变”改革试点79个。农村土地整治整合、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等9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用数据跑腿代替基层干部群众跑腿”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全抵押贷款试点县”等称号。无疑,是改革赋能阳山活力葳蕤,是奋斗打亮阳山未来“钱景”。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传承弘扬清远经验,决战决胜脱贫奔康”,两者紧密关联的逻辑关系,就是历史经验的启迪。阳山县敢试敢闯,他们打造的“扶贫车间”,是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地致富的梦想。据扶贫云系统统计,阳山全县近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5亿多元,实施扶贫项目2万多个(含户项目),至今年5月,全县8950户贫困户、55条贫困村已达到退出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颇丰。
讴歌奋斗精神,推动民族复兴。阳山县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可圈可点的成就,尤其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得到中央、省、市的肯定,让“清远经验”得到传承与弘扬。把“清远经验”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发扬“清远经验”蕴含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这就是弘扬“清远经验”的时代价值,这就是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