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由南粤女声与南方新闻网联合打造的《悦听》栏目。今天,与您分享的文章是《该如何面对被“静音”的婚姻》。
在婚姻中,有不少人喜欢用回避去解决问题:他们不会和你沟通,用沉默来和你相处,甚至都不会痛痛快快地和你吵一架。
这种回避会逐渐演化成冷暴力,消磨你对生活的热情,感情也会逐渐破裂。
琳和老公从认识、恋爱、结婚、生子,看起来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她一直很孤独。
“结婚十五年,无性婚姻十一年。平常沟通很少,下班以后,他宁愿对着电视或手机也不愿意和我说说话,家务和孩子他基本不管。他好像把这个家静音了,我和孩子对他而言连个杂音都不是。” 琳试过很多方法跟丈夫沟通,和谈、撒娇、发脾气……但在丈夫眼里像空气一样,无论她做什么说什么,丈夫的眼神只会穿过她,看向身后的电视。琳也经常问自己,难道不结束婚姻,就只能困在这毫无生气的关系里自怨自艾?
哪些行为预示着“冷暴力”
琳的痛苦来自对婚姻关系做了很多努力,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依然没有换得她希望的亲密互动。丈夫的冷漠让她对婚姻的未来充满了困惑和焦虑。丈夫的行为都非常符合心理学中“筑墙行为”的特征,即人们常说的“冷暴力”:不看、不问、不倾听、不联结。 现代亲密关系中,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比起肢体暴力,它更具隐蔽性,更容易被施暴者甚至承受者忽略。冷暴力中,施暴者就是“筑墙者”,往往有以下表现:
不愿多说话
在家庭中,“筑墙者”除了“我上班去了”“好的”“嗯”这些简单乏味的词汇,往往就没有其他话可说。而对于承受者而言,无法理解“筑墙者”的行为原因,大多会尝试主动沟通,但随着“筑墙者”一再回避,承受者的安全感也逐渐被破坏,于是开始变得不安、愤怒、甚至是崩溃。
回避家庭责任,导致另一方承担过多,身心俱疲
面对家庭责任时,“筑墙者”多表现为被动退缩,经常需要承受者一再要求和催促,才去行动或回避行动。这就导致承受者要一直独自承担家务、培养孩子、照顾老人等。久而久之,压力过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与失控。当失控频发,得不到理解甚至被误解时,就会形成新的压力,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同时,这样的压力还会打击承受者的自我价值感,让其对于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和自责,难以平复。
对承受者否定挑剔,冷嘲热讽
“筑墙者”对于承受者的行为经常是一副看不惯的态度,用一些伤及对方自尊的言语和表情来挑剔和否定对方。如:“我怎么找了你这样的人,你也看看你自己”等。
拒绝或者敷衍夫妻生活
除了言语和责任上的回避,肢体上的回避在“冷暴力”中也很常见。如不与另一方有亲密行为,对夫妻生活不仅不会主动,而且对于另一方的需求也常常嫌弃和拒绝。
不要急着去破“墙”
“冷暴力”就像筑在夫妻间的一道无形的墙。想要打破“冷暴力”,赶走内心的孤独,就得面对真实的婚姻状况,审视婚姻中的问题。如果感到困惑,下面有几点建议:
不被对方的行为情绪所迷惑,客观地看待双方的关系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被“筑墙行为”所困住,往往是因为太着急打破这堵“墙”,太过于关注对方,而失去了自己的边界和价值。一个人要想被别人重视,首先要重视自己、要爱自己。可以试着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做一些有趣的事,把重心拉回到自己身上。不被对方的行为情绪所迷惑,客观的看待双方的关系。
真实面对自己,审视自己的自我价值
试着探索和明晰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对于情感生活的目标和需求。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关系。
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无评判、无强加,才会让对方感觉到安全,愿意主动去靠近你。最好的亲密关系,就是愿意帮助对方把自己最好最美的样子呈现出来。
开发社会资源
一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压力太大时,不妨找亲友吐槽一下,释放一下内心的苦闷。另外,当局者迷,不钻牛角尖,多听听他人的观点,或许可以开阔视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学习如何更好地在婚姻关系中与自己、与对方相处。
请记住,打破冷暴力这道“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感情再好,也经不起冷落,懂得沟通,懂得经营,懂得珍惜,才能长久。
文字来源:中国妇女报、顶级父母社圈
图片来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