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清城际是广清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11月30日,广清城际花都站至清城站段正式开通运营,广清两地市民进一步享受到广清一体化发展红利。作为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未来广清城际将构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运营模式,实现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出行更加便利。
“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高形态。作为备受两地市民关注的轨道交通工程,广清城际两条线路建设时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人心。11月30日,广清城际开通首日客流量即突破1万人次,在两地市民的社交媒体频频“刷屏”,并一度“登顶”某平台同城热搜榜,显现出较强的关注度。当然,由于城际铁路票价贵、抵达终点站距离广州市中心太远、从居住地去往城际站点的接驳时间太长等原因,人们感觉其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加之,有些人担心轨道交通开通后加速众多清远本地人才外流广州或其他城市,从而导致“虹吸效应”,于是大呼城际开通是“狼来了”。
诚然,虹吸效应客观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抱怨甚至止步不前。一方面,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工人,包括广清产业园等园区的产业工人进广州旅游消费更方便了,这也是城轨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初衷。另一方面,从广州市“下乡”抵达广清产业园等地区提供服务也更方便了,况且清远的房价、生活成本对于广州更低,人才从广州到清远定居势必成为趋势。
“高质量”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发展质量往往检验着发展成效。推进广清一体化化发展,不是贪求规模的发展,而是追求质量的发展。比如,在产业上,广清双城围绕“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远所能”,清远大力实施“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总装、清远配套”“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全产业链集群。再如,清远通过发挥生态优势,依托和打通大湾区大市场,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后花园”“康养地”。
广清“一体化”需要长期融合,“共生共赢”需要矢志创新。早在2016年2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要求广州深入推进广(州)清(远)一体化。因此,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在“一体化”中实现双赢,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为此,要把清远作为广州的一部分,将清远当成“广州北”来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产业、交通、生活等要素,形成更紧密的广清一体化格局。同时,清远作为粤东西北城市中距离广州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地级市,也要进一步加大步伐对标广州的服务,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让清远成为承接广州产业资源外溢的热门选择。
清远近年来的稳健发展,表明在广州这样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清远正在借力发展并逐步由“山区市”向“大广州”融合。未来,两地只要进一步把握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就一定能够推进广清两市融合发展,携手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而引领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南方网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