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之基
要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的施政所向。
从省委书记的“两会笔记”能读出什么?
“两会笔记”更像一则“承诺书”,需要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照诺言用心去落实,认真去践行,在明年“两会”交给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一份完美的答卷。
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让“南粤蓝”成为“新常态”
在可喜成绩的背后,除了“天帮忙”,更多的是“人努力”的因素,而核心是广东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率先在全国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珠三角PM2.5全国率先达标的三点启示
变化的根源说到底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要牢牢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只要横下一条心去真抓实干,雾霾面前就不会束手无策。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仗 提升广东制造新高度
推进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质量强省建设,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进一步提高“广东制造”的质量和标准。
不负历史重托 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站在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广东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连续两年专题召开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充分彰显了广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意志。
依法治网 为“十三五”凝聚“网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依法治网根本遵循。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民生之本
“十三五”把生态环保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守住美丽中国的发展底线的突出位置,把能否“留得住蓝天,记得住乡愁”当成了衡量是否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尺度。
倡导工匠精神当从建立职业认同做起
呼唤工匠,须首先尊重工匠和厚待工匠,只要使每一位产业工人都解除后顾之忧,充分将精力集中到产品上,踏踏实实地上班,开开心心地生活,并能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和由衷尊重,我们的工匠队伍必然会逐步壮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心为世界经济增动力添引擎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这“两个来自于”,既是解开中国经济谜团的“金钥匙”,也是把握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三推论” 广东悄然先行
总书记的“三推论”是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说的,也是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说的,这是为绿色发展理念点睛,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必然让绿色发展理念在我们的十三五发展中形成磅礴的生机活力,打造生态文明经济的精彩亮点,照亮照美全面建设小康的幸福路。
增强率先意识,描绘绿色发展的广东画卷
向来以先行先试见长的广东,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雷厉风行、务实行动,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始终努力扮演着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角色,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以“眼睛”“生命”为喻 生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
广东的实践也充分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矛盾,经济发展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打造“健康中国”,提升“全面小康”成色
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小康,就意味着人人健康,意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国家的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人民生理正常、心理愉悦和社会和谐等诸方面良好的状态。而这,就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民族大团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
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的审议,与代表共话民族大团结,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亲切关心,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
学“习”脱贫攻坚:横下一条心打赢攻坚战
只有赋予贫困人口更多能力,通过贫困人口自己的努力、增强造血机制,其自身生存和发展才有比较好的基础,这样的脱贫才具有可持续性。
慈善法草案关乎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法治慈善为全面小康汇聚强大正能量
伴随着慈善法的建立和施行,必将激励和带动更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身到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活动中去,广泛汇聚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社会帮扶资源和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注入强大动能。
牢记重托勇挑重担尤需补齐“广东短板”
除了加快发展经济以外,应该尽快补齐民生事业的短板,率先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服务、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投入力度,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应有的公共服务,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确保到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才是牢记重托、勇挑重担的生动实践。
读懂总理对广东的点赞和寄语
总理点赞广东发展,其中蕴含着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刻含义;总理对广东的寄语,其实也是对国家发展的全盘谋划。一个广东是中国发展力量的缩影,十几个、几十个广东则是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