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形写神,富有生趣

——浅谈画家杨刚笔下的冰雪运动题材作品

2022-02-10 14:23 来源:南方日报 陈履生

  杨刚一直像是中国画界的一个“另类”。今天当人们看他的画,如同当年人们看印象派,看梵高、毕加索一样,有别于人们视野之内的千篇一律。他如同一条小溪,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行。

  杨刚的特殊性在于他有着令人羡慕的专业出身,但他却始终走在属于自己的孤独的艺术道路上。

  当他经过学院派的严苛训练,以及在时代的创作磨练之后,他却走出了体制的范式,在“出而不仕”之后获得了自由。

  他曾经说:“在自由时,我常离开轻车熟路而自寻不自由,再经过不断努力而达到新的自由。”这与现在很多人珍惜那种“轻车熟路”的一以贯之有着很大的反差。虽然今天的画家为了获得轻车熟路,往往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或半辈子的努力。杨刚的不同和可贵之处,在于获得之后的放弃。这是世上诸多画家所不具有的一种品质。试想,如果没有放弃,哪有八大、石涛,哪有梵高、毕加索?

  为了“新的自由”,人们看到了杨刚笔下的栩栩如生。人们也见到了在当代中国画界纷繁复杂之中有这么一位非常清纯的艺术家。显然,他在生命最后时期的绘画方式,可以从其老师辈的叶浅予先生那里看到一些相似之处。为了获得生动的形象,叶浅予先生在舞台前速写了无数的舞蹈动态,而杨刚则在荧幕前获得了很多生动的体育形象,而其作品又不同于人们所见到的常态化和一般性的人物造型。其基本的特征就是:画其大概,不拘小节,以形写神,富有生趣。在他生动的造型中,往往是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人物造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些画如同剪纸那样的形态,不仅放弃了诸多细节,而且也放弃了墨分五色。这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画家所具有的速写基本功。当造型以其整体性表现出人物造型的结构关系,人们所看到的构成则是那些关键的部分,简括到增至一分不能,减至一分不可。在越来越讲造型而忽视造型本质的今天,杨刚的画像教科书一样,可以给很多画家指点迷津。

  在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思想影响下,曾经的文人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文化境界,苏轼、文同的理论就是打破造型的桎梏,让绘画获得在表现自我方面的自由。但是,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照相机镜头中所捕捉到的那些形象;与摄影“比功”的结果,某种意义上也就造成了以摄影为参照的造型能力的丧失,并以忽视中国绘画中原本具有的那些特色为代价。显然,中国艺术的应对不能用简单的写实的方法而使其成为唯一。杨刚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他在艺术表现中为了获得自由而放弃的那些形式和概念。

  重要的是杨刚把现实主义建立在自我表现的方式之中,并显现出了一种难得一见的自由的状态。所以,杨刚的艺术有着独特的趣味,是画的感觉。这种趣味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笔墨,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形式或其他,而是属于他的心中的自由。有了心中的自由,艺术的自由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因此,当杨刚去世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存在,忽然感觉到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画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又像一颗黑夜中的明星发出了闪闪的光亮,其在黑夜中的闪光正是我们今天的艺术需要。

  在北京冬奥会火热举行之际,杨刚创作的有关冬季冰雪运动和奥运比赛的作品,让观众了解和认识杨刚艺术的同时,也让人意识到,用这些充满生命和激情的作品去普及奥运精神,不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而且也让运动的魅力以一种更为艺术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资深美术评论家)

  画家简介

  杨刚(1946—2019),北京画院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63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73年分配至内蒙古锡林浩特工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诸先生,1981年分配至北京画院工作。擅长水墨大写意、速写、油画、工笔等,多次在中国、西班牙、德国等地举办展览,出版有《杨刚速写》《极古极新——杨刚画集》《杨刚油画集》等。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