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涵养人生在学习

——试谈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之三:崇德修身

2022-05-26 12:03 来源:南方网 曾山

  道德乃国之大本,民之大约,军之大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德陶冶。”“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国家之德、民族之德、社会之德、个人之德。“德”彰则风清气正,“德”缺则人人自危,甚至误人害己。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塑造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把其作为共产党人成长的“合格证”。

  前贤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原因在于“修身”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利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修身”就是要我们修养心性,涵养高尚品德。纵览历史,修德不易,守德更难。古往今来,忠臣孝子、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高僧大德,都把修身作为人生第一课题。虽然立德的途径很多,诸如:以忠立德、以实立德、以严立德、以公立德等等,而以学崇德、以学立德,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试想,一个人若能朝赏名篇、暮品黄卷,日积月累,无论雅士凡夫皆可视通古今、荡涤尘烟、明心净性、志存高远、施善行仁、情系家国。

  德若兼智必昌,智若无德必殃。古代圣贤推崇“内圣外王”,做“道德文章”,就是通过学习“格物致知”,再下功夫“修身齐家”,完善自身道德品格,最后达到“治国平天下”,建文治武功事业的境界。孟子云:“饱食暖衣,逸居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明代大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不食则死,死则已;不学则入于禽兽而不自知也。人与禽兽也,毋宁死。”从历史看,不爱读书学习的人容易失德,因为人的大脑,健康的东西不去占领,庸俗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年华,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在虚情假意中自我陶醉,在夸夸其谈中忘乎所以,在吹牛拍马中自视不凡,在利欲熏心中假公济私,等等。凡此种种,皆因他们忘了初心使命,忘了改造思想,忘了天高地厚,忘了法网恢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马,得到了人民拥护。那些害群之马在悔过书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思想改造。”教训可谓十分深刻。

  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重要标尺,在人生中往往起着“方向盘”作用。可以说,修德至关重要。而以学修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开国总理周恩来反复强调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和反复性,始终把读书学习看成是终生提高道德修养最佳途径,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常说:“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要做到人老精神不老。人生有限,知识无限,到死也学不完,改造不完。”“自我改造是为了进步,是光荣的事情”,党员“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所以过社会关要有精神准备,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自留地”,自认为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说话任性、做事任性、用权任性。明明有党纪,却视而不见,游离于组织之外,把分管领域当私人领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甚至时不时踩黄线、越红线、赴雷区,最终因为任性翻了船。这些人的任性,说到底就是严重缺乏修身养性,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放松读书学习、放松思想改造。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能让人俯仰天地、洞晓万物、知古鉴今、淡泊明志、胸怀天下、志在家国。我们每一次走进书山,都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打开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户,又像是打开了一面审视生命的镜子。

  “修于内”方能“形于外”。热爱读书学习的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书卷气,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潜移默化的熏陶。书读得越多、读得越透,那些与时代格格不入,人民群众不欢迎不接受的霸气、傲气、娇气、粗俗气、痞子气就会越少,甚至能够得于全面清除。相反,书卷气、静秀气、自在气、文明气、浩然正气就会伴随人生。

  莎士比亚说,书是世上最好的营养品。研究表明,读书学习是秀颜虚怀的殷实之招。秀者,可赏,亦可餐也;寿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此乃举世所欲也。这里所说的秀,是容貌与气质。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及时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现有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心灵就会变得空虚,遇到工作难题就会不知所措,碰到人生风险就会一片茫然,其气其色就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热爱读书学习的人,能获得知识养分、吸取人世精华,自然是活力四射、沉着淡定、光润玉颜、虚怀若谷、自信满满。这就是培根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乐,足以长才。

  事实证明,学习既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又可涵养一个人的品德。清代名臣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与众圣诸贤对话、与智者高人沟通的过程。如果你所学习的文字让你觉得找到了知己,你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经验在这文字中得到了印证,你就会有无比的快乐感幸福感。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多少书,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来,而长期不读书学习,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像古人所说的:“便觉面目可憎。”无论是曾经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还是其他刑事罪犯,虽然他们犯罪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不注重学习改造。看看他们站在被告席上一个个神态萎靡、狼狈不堪、眼神呆滞的样子,从反面印证了前人的话:不读书学习者连气质也会变得粗鲁俗气、怪异、狰狞。相反,读书多的人,言谈自然雅致,举止自然大方,胸襟自当开阔,品德自然高尚,仪态必然可人。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最直接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静下心来读书。人们追求事业有成,但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工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纵使你有十八般武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如果没有健康作支撑,一切等于零。健康是唯一,而不是第一。在位时,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有所作为、问心无愧;退休后,身强体健、儿孙满堂、乐享天伦、长命百岁,乃人生最大的心愿和福报。古往今来,健心强身、益寿延年的方法很多,而读书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动可强体,静能修心,学助健身。健身是一个人外在的修炼,而健心是一个人内在的修炼,两者同等重要,相辅相成。既要投资前者,也要投资后者,投资后者,更有利于前者。

  “养生莫若寡欲,至乐莫过读书。”孟德斯鸠说,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一个人如果忽视心理上的养生,天天和自己过不去,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健康自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是直接伤害。相反,注重心理上的保健,内心就会月朗风清,就会晴空万里,就会喜乐安康,益寿延年成为必然。科学认为,勤奋读书学习可以养脑髓。脑髓是人的中枢神经,负责全身的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人们常说,要有一个好身体,更要有一个好脑子,而好脑子的前提是学养有素。人生一世,实际上是生活在矛盾问题中。若脑子空空如也,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套清晰思路,就很难有所作为。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用政治营养补脑、用传统文化养脑、用经济知识填脑,由此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得到最多最好的营养滋养。有人形象地说,读书学习如同阳光雨露之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补充所需营养。读书学习好比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终生相伴,须臾不可分离;读书学习又如同接地“气”,只有常接知识的地气,才能让人生这棵大树葱翠茂盛,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世界缤纷多彩,价值取向五花八门,每个党员干部都面对诸多诱惑,经受各种考验,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金钱旋涡、权力牢狱、温柔陷阱,不可不慎。唯有学习能使人明事理、知荣耻、辨善恶、识进退。共产党人要坚持在学习中改造,改造中学习,静下心来思考是非荣辱、明辨利弊得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厚德载物的气度、积极阳光的心态,不为喧嚣所扰、不为功利所累、不为小我所困,常做光荣之事,坚拒为辱之行,忠诚于党,取信于民,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一个爱学习的人磊落光明,一个爱学习的团队业就功成,一个爱学习的民族前途光明,一个爱学习的政党顶天立地,一支爱学习的军队战无不胜,一个爱学习的世界五彩缤纷。当读书学习成为一种全民高度自觉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学习的好处道不尽,读书的方法说不完。读书没有将来时,只有进行时,学习永远在路上。做一个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的人是快乐的、聪明的、担当的、幸福的。文章结尾谨以一首两年前写的《临江仙•读书》与读者分享:

  中外精华卷籍中,从来阅读乐无穷。

  朝欣暮赏苦累功。

  溯千年久远,明三界虚空。

  富贵荣华无限好,人生如梦却匆匆。

  将相黎庶古今同。

  唯书真铁汉,助你做人雄。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