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感恩奋进这五年|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2022-05-11 10:19 来源:南方网 陈长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5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高度重视岭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将各地的文物瑰宝打造成岭南文化“金名片”,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凝聚起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广州民乐团在古驿道上演奏。图源:视觉中国

  下好保护先手棋,让岭南文化“留得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蕴含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5年来,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专门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岁修”制度并优先用于濒危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在去年首次“上保险”,开创了全国金融保险行业参与文物保护的先河。面向未来,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要坚持规划先行,处理好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防止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注重分类施策,结合文化遗产基础,突出区域特色,针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非物质文明等不同类型历史文化,加快文化遗产修缮提升,留住城市特有的文物古迹、名镇名村等,防止千城一面;健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机制,统筹用好文化事业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尽修。

  做好传承绣花功,让岭南文化“传得远”。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曲江风度、珠玑古巷、海滨邹鲁、南狮威武、粤剧悠扬……作为岭南文化重要传承地,广东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丰富。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已于2020年8月在永庆坊正式开市,广彩、广绣、珐琅、骨雕等12个非遗大师工作室陆续进驻。如何传承岭南文化并与时俱进,是新时代和大变局的迫切要求。要积极挖掘岭南历史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构建多维度岭南文化传播网,依托粤剧、粤曲、潮乐文化节等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化利用中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国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推动岭南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岭南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进而对其产生共鸣和文化认同。

  激活创新强引擎,让岭南文化“融得好”。“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文化也是生产力,以文化创造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常态化非遗展示与动态化非遗集市相结合已成为潮州广济桥的特色,每逢春节、国庆等传统节日,潮州鲤鱼舞、潮安舞龙、舞狮等传统舞蹈都会在广济桥闪亮登场,桥市盛景重现成为“流量担当”。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坚持创新驱动,使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创意产品等不同业态,推出岭南文化旅游品牌基地、经典景区、精品线路等,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态势;构建高度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文化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引导业内龙头企业入驻,打造文化事业、文化品牌、文化优势的新标杆,形成文创产业要素和行业力量的聚集;强化文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城市博物馆、遗址公园等资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建设一批实体体验馆和网上展示馆,让岭南文化展现新形态、新活力。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新时代新征程,全省上下要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时代重任,把广东建设成为岭南文化的传播基地、中华优秀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南方网陈长)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刘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