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初尝一脔,大有乾坤:评《走读广东古城》

2022-11-07 13: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周松芳

  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前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先生在《广东与中国》一文中指出:“广东不但是新文化的策源地,而且可以说是旧文化的保留所。”在历史文化的保存方面,从语言文化,到历史文物,广东可以称得上独树一帜,但在发掘利用上,或有歉焉——历史文化,如果不发掘整理,则其效益不彰,比如无数历史文献束之高阁,乏人问津,虽不能说等于没有,但现实意义也实在迹近于无。笔者这一感慨,并非无端生起,实有感于新近出版的《走读广东古城》。

《走读广东古城》,南方都市报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版。

  这本《走读广东古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古城,而是特指明代的军事卫所之城。笔者由于博士论文做的是《刘基研究》,故对卫所古城比较了解,因为它们正是明朝开国军师刘基的创制——虽然朱元璋在明朝建国之前的征逐中即已试验,但作为制度性的开展,史家还是归功于刘基的。因此之故,我也对各地卫所古城比较留心,后来在研究撰写《汤显祖的岭南行》一书时,也具体考察过汤显祖经行过的几个卫所古城,但无论如何想不到,在广东境内竟然还有遍布全省的十一所保存得相对好的古城,其中像深圳大鹏古城,不仅保存修缮完好,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这次南方都市报组织精干记者团队,深入全面考察,重新梳理每座古城的历史文献,仔细搜寻现场文物,将文献与文物对照生发,在此基础上,还原历史场景,访谈文化变迁,聚焦非遗呈现,真是异彩纷呈。比如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海古城,坊间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使这里产生了独特的语言军声——一种以北方语音为基础,融进了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的汇合体,对多种方言能运用自如,对答如流,因而,粤东一带流传着“晓得平海话,走遍通天下”之说。又比如明清时期曾名满天下的蓬洲扇,因其工艺精致受当时的名士骚客追捧,丁日昌、丘逢甲等皆赋诗称奇。可惜民国后期,蓬洲扇制作工艺在当地逐渐失传,如今正宗的蓬洲扇只能到博物馆寻了。作为长期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的人,竟闻所未闻,惭愧之余,也反映出这本《走读广东古城》的价值。

  今古映照,不仅使读者穿行于每座古城的时空隧道,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使专业研究者,获得诸多更直观的新史料,对明史研究,也是一种特别的贡献。须知卫所之制,乃是明代开创性的也是贯穿整个朝代的最重要军事制度之一,并非独存于沿海边疆,而是推行于全国。当然以边地为重,但陆地边域甚至并非边域只是远离京师之地,都有大量这样的卫所,比如贵州就有不少遗存。但迄今为止,鲜有像南方都市报这样全面系统深入调查,并整理成书的。而且这本《走读广东古城》,除了图文并茂,还附上了视频链接码,这在图像史料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界重视的今天,不仅嘉惠读者,更有功学林。因此,这项堪称全新的、新颖的卫所制研究新成果,也将对整个明史的研究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实,通过这本书,我还有更大的寄望,因为我也知道南方都市报还有更大的抱负,就是由卫所古城进至于传统古城的全面考察,比如广东境内的百年书院等。像省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且城市中轴线与行政核心区一直未变,当然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古城了,但它古在哪?近可目睹的越秀山的镇海楼和古墙,还是隐于闹市的大小马站书院群以及曾为“南天一柱”现为广雅中学的广雅书院和兼为书院的民俗珍宝陈家祠?当然还有无数消失了的书院也同样值得深入挖掘。毕竟书院之开设,与数量之多寡,以及后来的废置与转型,可是的的确确扎扎实实的一部岭南学术文化发展史。说得极端一点,现存的各种古遗迹,特别是那些修复的遗迹,终归是相对僵化的东西,而文化的追寻,就是灵魂的复活和相遇,其意义不仅弘大而且远溢,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化强市强省建设,可以提供源源不绝的活水资源。

  由书院推而及于各种诗社、诗会,由广州推而及于全省各市各县,这可以成为一项恢宏的历史文化工程,而由南方都市报徐徐展开。而之所以由他们来揭櫫,是他们一直在致力于岭南文化特别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度调查和报道。他们先前报道过的历史文化学人,其实也完全可以当作城市历史有机的甚至更密切的一环。基于此,我不仅热烈推荐这本《走读广东古城》,更期待他们的“走读广东古书院”等新的更深入的系列报道以及嗣后的图书结集出版。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