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参加了全部三次会议,并在第一次会议上做了引言,第三次会议上做了结论。经过整理,1943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全文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集大成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
延安时期,由华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图源:视觉中国
八十年前举行的这场文艺座谈会,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延安讲话”第一次全面、系统、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领导文艺发展的政策主张,从根本上阐明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性质、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以及路线、方针与政策。跨越八十年,这一讲话至今仍然绽放着思想光芒和真理力量。
文艺为人民,是一条从延安出发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艺术家以及崭露头角的文艺新秀们聚集一堂,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擘画中国文艺发展宏伟蓝图。
从 “延安讲话”到 “北京讲话”,两个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穿越时空、一脉相承,思想内涵、精神实质高度一致,根本要求、基本原则恪守不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例。
无论是“延安讲话”还是“北京讲话”,都对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做了旗帜鲜明的回答。毛泽东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他向广大文艺战士发出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习近平说:“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作品理应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时代。但现实中,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和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就是纪念“延安讲话”、学习“北京讲话”的现实举措。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文艺工作者应该回答和呼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希望,多出精品力作,把时代精神贯注于文艺创造之中,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展现新时代新气象,为实现中国梦鼓劲加油、汇聚合力。(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