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忍受饥饿的人该如何拯救一群饥饿的人?
一个人对灾难的最初体验会怎样塑造他的人生?
在灾难中成长起来的爱和尊严,是怎样还原爱的意义的?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当他被遮天蔽日的失败笼罩,他又是怎样在生活的夹缝中打开另一个新世界?
袁隆平的故事可以告诉你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解开这些疑问的钥匙正是他与母亲建立的亲密关系。作家陈启文在《袁隆平的世界》一书中介绍:袁隆平的母亲是大家闺秀,母亲给他讲的睡前故事经常是尼采的哲学。袁的英文基础相当之好,可以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并与人对谈如流,也是在童年与母亲的互动中学会的。1936年在武汉时,他的母亲带他拜谒神农,告诉他这是能教大家怎么吃饱饭的神祇,从此奠定他一生的事业初心。
2019年9月29日,北京,袁隆平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图源:人民视觉
在《功勋》里,与母亲的心灵交流一直贯穿袁隆平的故事始终。千斤稻实验失败后,袁隆平站在金黄的稻田中难解困惑,突然忆起母亲在炮火纷飞的间隙教给他的《瓦尔登湖》里的一段话:
一天,我在田中锄地
一只山雀飞来停落在我肩上
那一刻我觉得佩戴任何肩章都比不上这次光荣
……
这令他从失败中振奋,总结实验的规律,从而开始了更为艰苦却方向正确的跋涉——从汪洋般的稻穗中追求5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几百万分之一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光是预估的实验所需时间,就已经让普通人望而生畏。
2004年4月,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图源:人民视觉
在那个“我批准你失败了吗,我允许你失败了吗”的荒谬年代,袁隆平在工作会议上面对群嘲,坚称自己实验方向是正确的——无论是稻草的优势还是稻谷的优势,都显示了稻种的优势,在这表面的失败之下,必有一粒种子是不断向前的。正如惠特曼的那首诗:
那青草,红色的白色的牵牛花和三叶草
以及菲比鸟的歌声,所有这一切
都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终于,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不懈追寻那颗向前走的种子——尽管“长伴我的是夜里疾病的折磨,是无穷无尽的测试,是屡战屡败的结果,是一无所知的未来”,即使一次次失而复得,一回回起死复生,也丝毫不能阻挡他们天天向前,在许多年里,延续终身。
除了文学的力量,袁隆平的故事中还穿插了黑色幽默。这是一个差点要当上抗美援朝飞行员、游泳游进全国第四名、会在女篮球运动员窗下拉小提琴的、有着旺盛生命力与好奇心的人,在那样一个不公平的年代里,四处弥漫着吃不饱的饥馑,他依然感受到生活的喜剧感。金黄的稻田是袁隆平的战场,他熟悉每一颗稻穗像熟悉每一位朋友,那些飘零在苦涩生活中的点滴笑声,贯穿在细若游丝却始终被坚定推进的尖峰实验之中。
那个忍受过饥饿的人拉起小提琴,琴声中饱含对生命复杂与厚重的体会;那个将手电筒赠送给黑暗中的孩子的人,他的母亲在炮火中为他吟诵云雀诗篇;他以全国游泳运动员的利落身手将人为毁落井底的稻种一一捞起,最终留下五颗宝贵的实验火种;冲上云霄的飞行员梦想让他忽略地面的打击,因为他的目标是“高地上的村庄,河流里的帆船,遥远的海鸥”和那个黯淡时空或许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曙光地平线。
袁隆平能在夹缝处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缘于文化厚养和倔强的自尊,陪伴着他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泅渡了漫长而探索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