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放歌大湾区·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一整合粤港澳优质文化艺术资源的盛大节日,通过城市联动的方式,在大湾区11座城市广泛开展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美术、书法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开幕式音乐会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以及艺术节期间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舞台艺术精品巡演”等各项活动,为大湾区观众献上丰富多彩的“文艺盛宴”。本期文艺评论特邀来自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等机构的多位专家撰文,对艺术节期间上演的多部精品力作进行了回顾。
在同一时间出炉的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中,广东也收获颇丰。特邀评论文章对获奖的南音新唱《同心结》、小品《烟》与深圳市星辉合唱团的精彩表现进行了点评分析,敬请垂注。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举行期间,“舞台艺术精品巡演”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组成环节之一。此次,受邀精品巡演的剧目为11台,全部出自省直和省会院团,大部分作品已接受观众和市场的检阅,艺术质量、整体呈现令人惊喜。这些作品普遍植根于岭南文脉的悠远深邃,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展现出不断进取、锐意求新的时代精神。其凸显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同期正在京津冀三地联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所倡导的“人民的节日”理念十分吻合。总揽11台演出,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全省优秀新创作品文艺惠民的办节理念。从艺术形式上说,这11台剧目,集戏曲、话剧、杂技、交响乐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从剧种上说,涵盖我省分布最广的三大剧种:粤剧、潮剧、汉剧;从题材上说,古今中外,荟萃一堂。既有讲述王昭君不甘向宫廷画师屈膝低头、慨然和亲的汉剧《王昭君》,又有以清末“过番人”命运际遇为背景的潮剧《淑芳亭》,还有根据今天依然在新加坡等地广为流传的三水女性“下南洋”传奇故事改编而来的粤剧《红头巾》;既有描写“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的话剧《深海》,展现中国通讯科技克服重重困难突围崛起的气质磅礴的话剧《大道》,又有描写广州出租楼里打工者们生活情感的“小清新”音乐剧《这里的冬天不下雪》,以及聚焦快递行业的音乐剧《使命必达》;既有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以“肩上芭蕾”的创造性技艺常演不衰的同名杂技剧,又有在万物生长、岁月轮回中彰显生命意识的舞剧《田园》。由广东民族乐团打造的两台音乐会则各有特色:“原创经典作品音乐会”是对近年来原创作品的撷英集萃,音乐会“逐浪”则是取材于岭南民间乐种、反映岭南人民百年奋进历程的委约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全省文艺工作者在精品立省、精品强省实践活动中的匠心之作,此次汇演不仅是对我省近年来舞台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充分体现着惠民共享的办节理念。
广东汉剧《王昭君》演出剧照。
二是彰显岭南精神,突出湾区气质。从古至今,枕水而居、向海而生的人们,与生俱来所具有的闯世界的意识和品格,为今日粤港澳大湾区开放、进取精神奠定了坚实的人文根脉。在大湾区文艺创作中,“下南洋”已不仅是一个题材概念,而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象征。它曾经是凄苦艰难的,正如潮剧《淑芳亭》所描述的清朝末年,多少漂洋过海的“过番人”魂断海外,留下孤苦老弱在家乡终生悬望;它又始终是坚韧的,正如粤剧《红头巾》中塑造的三水女性群体,在异国他乡辛劳工作,在彼此包容和温暖相拥中,守护着对于家国和亲人的思念。相较之下,话剧《深海》《大道》则是对百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真实写照与艺术表达。
潮剧《淑芳亭》演出剧照。
如果说,这两部戏是展现国之重器、民族复兴的“黄钟大吕”,那么,音乐剧《使命必达》《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则可以说是反映当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抒情诗。《使命必达》讲述了一群快递人的工作、情感、理想,充满青春昂扬的调性,音乐剧《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则细腻准确地传达出都市打工者的内心孤独、情感渴望。
音乐剧《使命必达》演出剧照。
从本次大湾区艺术节展演作品和入选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参评、参演剧目上,都能清晰地感到我省的戏剧生产在不断更新中稳步前行,并且正在加速补齐短板。
话剧《大道》以聚焦深圳通讯行业发展的独特选点,以“叙述体+戏剧体”自由切换的方式,以及精准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语汇,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而广州市杂技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杂技“技艺”植入到戏剧之中的实验,《天鹅湖》《化·蝶》等剧目为中国杂技拓展舞台表现力做出了贡献。“肩上芭蕾”创始者吴正丹获得文华表演奖,正是对广州杂技不断求新求变的肯定。此外,随着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破圈,粤剧赴新疆成功演出,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兼容并包的舞台呈现、“硬桥硬马”等看家技艺和别具一格的妆扮等,都让越来越多的北方观众产生兴趣。
话剧《大道》演出剧照。
综上所述,广东省戏剧依托华侨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历史积淀,乘着湾区浪涛,正在现实题材领域蓄力进发,但客观来说,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题材的关注度仍嫌不够,尤其是对于环广州、深圳城市群这一最具活力的区域书写,与其庞大的经济体量、活跃的文化生活尚不匹配,需要文艺工作者捕捉最新鲜、最直接、最具冲击力的素材,转化为舞台形式记录时代。此外,缺少优秀本土编导和优质原创剧本的情况亟待改观。立足本土,着眼大湾,辐射全国,才是广东省从戏剧大省迈向戏剧强省的必由之路。
【作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 陈建忠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