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微调皆传神,“华彩”更震撼——观粤剧《红头巾》3.0版

2025-10-17 14:53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粤剧《红头巾》3.0版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作为看过1.0版和2.0版,以及专程去过三水红头巾广场感受红头巾精神的老观众,已有深度“黏性”,自然要再睹风采。老观众眼光挑剔,看出了新意,再度强烈共情。

  2018年启动创作,2020年舞台呈现1.0版,2021年升级到2.0版。2023年,新名为《三水女儿·红头巾》。2025年6月,复名的《红头巾》3.0版首演。八年精进,获誉无数,正角逐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奖”。出界破圈,“寻找新时代的红头巾”活动、红头巾文创设计大赛、主题曲《红》流传。国内多地巡演,掀起“红旋风”,受邀到新加坡演出,获新加坡副总理点赞“Good job”,成为“文化出海”的典范。

  相比前版,《红头巾》3.0版的剧情框架没有变化,在细节和角色上做了微调。布置简化,舞台更简洁空灵,节奏更紧凑明快。若干改动处升华主题,拓展“女人戏”的内涵,打破戏剧表演的“第四面墙”,观众代入效果更强,全剧的华彩段落更加震撼。

  前版为“女人戏”,带好为主角,惠姐、阿月、阿丽为配角,红头由为群像,男性的水哥、道士、报童、舞狮者,没有独立的角色意义。3.0版增加水哥戏份。他称惠姐为“阿惠”,隐约透出一丝男女之情,或者本能的老乡同情,为在异国打拼的红头巾注入温暖,也是底层人物朴素感情的体现。剧末老年的他再度出现,感慨“都回来了”,个人家事状况未交代,留下思念阿惠的想象空间。他通报日军侵入三水的消息,声音颤抖,配以飞腿、旋子等武打动作,为全剧增加硬桥硬马的阳刚色彩。文汝清扮演的新版水哥,丰富了剧情意义和形式呈现,增色不少。

  开场和结尾的二胡表演者由乐池升上舞台,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连接观众和舞台的纽带,使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达到打破“第四面墙”的效果。二胡音乐定下全剧悲怆的基调,以旁观者视角咏叹,一头一尾,形成共情的闭环。并非每部戏都要打破“第四面墙”,为打破而打破是弄巧成拙。恰到好处的打破,是提升感染力的神来之笔。如川剧《巴山秀才》的帮腔“夫妻一起去成都”,音乐剧《东莞东》青春版把观众当“顾客”。

  老年带好的两段回忆,仍然是剧情的楔子和尾声。与前版不同的是,两处都只有带好一人,引出一众红头巾,省略了阿月、阿丽,焦点和情绪更集中。老年带好唤出年轻的红头巾,与老年水客同框,时空穿梭具象化,在戏剧舞台达到电影才有的蒙太奇效应。小细节设计也颇具匠心。红头巾群体由剧情瞬间转入谢幕,老年带好的扮演者曾小敏,颤颤巍巍抚摸挑过的担子,旋即跳跃向前谢幕。这种用反转制造的间离效果,紧紧抓住观众情绪,又不失温馨和趣味。

  三次“点名”的新场景设计,既是剧情发展的“题眼”,也是情绪升华的阶梯。第一次,惠姐领刚到新加坡的三水姐妹上工;第二次,带好接过惠姐的班,带领姐妹上工;第三次,返乡的老年呼唤着姐妹,一一念出红头巾名字,均是史上实有其人,致敬拉满。

  “华彩”作为一个名词广泛使用,指“事物外观的华美特质”,而戏剧中的精华或高潮部分,称为华彩段落,简称“华彩”。一部成功的戏,必定有一处或多处“华彩”,构成条件,角色性格的复杂性与艺术表现的审美性缺一不可。样板戏《沙家浜》的“智斗”段、“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唱段,《杜鹃山》的“乱云飞,松涛吼”唱段,广东汉剧电影《白门柳》“柳如是投湖明志”段、川剧《巴山秀才》“孟登科掌灯焚书”段,均是华彩。

  《红头巾》3.0版的“华彩”,在“盲婚定亲”一节。带好到新加坡打工的动力,是挣钱帮补养母过活,供阿哥读书,再回家成亲。听到阿哥为国捐躯的消息,她精神支柱一时崩塌,陷入巨大悲痛。“再苦都要捱下去”的信念,又让她振作起来,决定“盲婚定亲,撑起一片天”。带好性格中最坚强的一面,在最痛苦的时候,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人性的复杂,是“华彩”的绝好素材,值得浓墨重彩书写。带好有大段念白和唱段,“风雨飘零失巢燕,顷刻犹似天地倒悬,此身如堕万丈深渊”“中秋月圆三江边,水上红灯来燃点,盲婚成亲领养子,传家香火待继延”。多种唱腔组合,传统的“反线二黄”“南音”,新创的《心语曲》《盲婚曲》《哭嫁歌》,均体现带好的情绪递进层次感强,由惶恐到哀思到坚定,情感由压抑到爆发。这一段落,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较之前版,“华彩”更为震撼。不仅在于段落本身精彩,也在于改动后的剧情,烘托出其核心地位。

  《红头巾》3.0版在艺术表现上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有4.0版的话,我认为还有可微调之处。带好对阿哥一往情深,应有他们双向奔赴的呈现。不必增加阿哥角色,以身影、话外音的形式闪现即可,如广东汉剧电影《金莲》中的西门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陈老爷。水哥与带好,可增加连接,设计为水哥与阿哥是同村好友,受阿哥之托照顾带好,进一步表达异国同乡的互助之情。

  眼下期待的,是“粤剧电影三部曲”压轴之作《红头巾》,带来何等惊喜。由舞台转换到屏幕,电影语言自不必言,更令人关注的是剧情设计有无3.0版之后的再创新。导演张曼君说:“时间与实践,是检验艺术精品的唯一标准。升级非颠覆,是让初心更纯粹——红头巾的‘红’,既为南洋劳动符号,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舞台‘诉说’,既是个体回忆,亦是千万个‘她’的生命礼赞”。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升级到多高版本,《红头巾》的这一内核不会变,会以更好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撰文 邹高翔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