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1400年摩崖造像被涂抹颜料,对待文物岂能如此“胡涂”?!

2023-11-16 10:30 来源:南方+ 吴三川

  又见文物被“毁容式上色”。

  11月15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广旅局就当地千年摩崖造像被涂色一事发布通报,称系外地居民委托其母亲给造像“穿衣还愿”。事发后,当地立即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据报道,这一造像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年。因为直至2021年才被发现,还未纳入文保单位。尽管发现得较晚,它却是截至目前巴中境内发现的最早期摩崖造像,其珍贵性不用过多强调。如今却被突然上了“彩妆”,一下子变得不伦不类,着实让人痛心。

  损害虽可修复,却无法逆转。据专家介绍,造像被涂抹后,不仅会对材质有一定影响,而且会丢失一部分历史信息,可谓一点都折腾不起。

  从官方通报来看,和一些恶劣的损坏文物事件不同,当地村民的初衷并不坏。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村民甚至认为涂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护文物,因此没有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向村委报告此事。不知道想要“还愿”的他们,得知自己“好心办坏事”,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这样的“过分热情”已经不是个例。早在2018年前,就有媒体报道,四川安岳南宋时代的石刻文物佛像被涂得五颜六色,这还是当地群众在1995年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的。背后的原因也让人欲哭无泪——一些老百姓保护意识淡薄,为佛像镀金、穿衣等破坏行为,反被他们视作对神明的感谢。再加上这些文物不少地处偏远、点多面广,出现了保护“真空”,等到发现时错已铸成。这起事件显然也属于此类情况:虽然现场安装了监控,但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之前,一直无人制止。

  文物保护刻不容缓,不能留有“死角”。特别是对于尚未进入文保名录的文物,更要补齐现有短板,如加快对文物登记入册进度,引导当地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投入等等。此外,文物保护是一件很严肃和专业的事,《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该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有鉴于此,对于可能接触文物的基层民众,不妨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普法宣传,让其保护文物的自觉根植于心。

  “亡羊补牢”只是无奈之举,保护古迹功夫更应放在平时。这样的“修复如新”,实在不应该再发生了。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