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千世界的宝库。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塑骨强筋、传承文明、开拓进取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学立党、以学正党,以学强能、以学建业,以学治国、以学兴邦。通过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秘密武器、也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这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成为共产党人区别于普通人和其他政党的鲜明特点。
人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升而知之。史料表明,1955年被授予军衔的1614名开国将帅中,只有66人受过正规教育,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帅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只上过两年私塾。他们不是天生的军事天才,也不是神助的常胜将军。虽然将帅们家庭出身不同,阅历爱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之处:读书学习!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学习中赢得战争。将帅们回忆起峥嵘岁月,总会讲起“马背读书”“草地学习”“窑洞挑灯”的感人故事。朱德元帅曾回忆说:“我只要拿到报纸和书籍,一定不放过……在敌人的第一次‘围剿’里,我们缴获了许多有关军事战略和战术的书籍和小册子,我都看了,对我们部队很有好处。”他生前留下的119本学习工作笔记,是他读书学习的最好见证,也成为中央档案馆的珍贵文物。刘伯承元帅是个公认的大学问家,即使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他同样手不释卷,“博学于古今中外军事,约之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学说,毛泽东军事思想,使他成为敌人闻之胆寒的伟大军事家。”他参与翻译的军事著作,就达数百万字,成为古今中外史上罕见战神翻译家。叶剑英元帅一生读书无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尽管军务日理万机,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但他从来也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他总结出来的“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成为革命佳话。革命前辈们通过读书学习坚定信念、塑骨强筋、攻坚克难、赢得胜利、建功立业的美传永载史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强能之路有千万条,但读书学习是第一条。世界历史上,高学历且有大作为的人多如牛毛,但碌碌无为者比比皆是。然而,学历不高,甚至没有学历,却取得事业大成、名扬天下的行业领袖、职场精英、商贾富豪也不计其数。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中学毕业,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中学毕业、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只读过小学,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先生,是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的学生时代结束于高中,一代画坛巨擘齐白石连半个学都没有上过、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职校辍学、香港首富李嘉诚初中肄业、玻璃大王曹德旺只上过小学……国内情况如此,国外也大同小异。美国前总统杰克逊、杜鲁门都只有高中文化,而林肯只是小学毕业;发明专利达到两千多项的爱迪生和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都没有像样的学历,等等。这些人能够功成名就,虽然原因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是侥幸取得的。“穷其毕生都在学习”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
泱泱华夏,数千年家国天下,我们祖祖辈辈依靠学习统一思想、提升能力、赢得胜利、捍卫和平、建设国家、造福大众、推动发展。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党人必须依靠通过大兴学习之风,团结带领华夏儿女铿锵前行,志在必得。
经验告诉我们,影响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学习力,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学习力,说到底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
重视读书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当遇到新领域新课题,党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
时代大潮汹涌澎湃,一刻也不曾停息,顺之者昌,逆之者必然被淘汰。二十一世纪发展之神速,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有的行业日新月异,而有的领域却一日千里。无疑,这是经济知识爆发无上限的变革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汹涌涤荡,人类的旧知识将被大量淘汰,而新知识总量将以指数级递增。资料表明,一百多年来,人类知识量的变化,让人触目惊心:十九世纪平均50年左右翻一番,二十世纪初期是30年左右增加一倍,二十世纪中期约10年左右增加一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达到5年左右就翻一番的速度,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已远远超过这个速度。统计显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已接近,甚至超过以往400年的总和。让人类社会心惊胆战,而又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当代人的知识折旧率大幅提高,当今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仍然管用的将所剩不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够用一辈子;在工业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一天不学习会跟不上形势,一年不学习就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如果不坚持读书学习,就会被时代大潮冲到“沙滩上”,就会被无情地“新陈代谢”。
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一些可以预料和难以研判以及不可预见的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能力素质的“含真量”“含金量”“含新量”。如果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不强化学习、不广猎知识、不紧跟时代,就会观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简单,甚至无力破解难题、化解风险、为党分忧、造福百姓、推动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要我学”不如“我要学”,“学一阵”不如“学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党员、干部做到好学乐学,“工作太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一些无谓的应酬、形式主义的东西更要坚决反对。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坚持学习已成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解决棘手问题,化解潜在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根本手段。不学肯定不行,学少也不行,学慢了同样不行。因为你不学习,理想信念就无法坚定,政治信仰就可能出现偏差,听党话、跟党走、分党忧、干党业、造民福,就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你不学习,你的能力素质就不可能提高,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就无法立足本职,尽好职责,关键时刻完成不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就无法交出合格答卷、满意答卷。
“自古国家所患,无大于在位者不知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一种本领恐慌感、能力危机感,甚至出现了一些焦虑。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越是这样,越要强化等不起、慢不得的学习意识,越要树牢马上学、长期学的学习态度,越要确立系统学习、高质量学习的思想观念。无论你从事哪个职业,身处何种岗位,都需要用新时代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都需要用大量新知识作支撑。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把学习看作是个人的事,是软任务、软指标。有一种大家熟悉的现象值得警惕:如果一个人干工作不认真,不下苦功夫,很容易招致领导批评,同事白眼,甚至指责。但是,当他学习不认真、不用心、不刻苦时,却往往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甚至被忽略不计,以致在一些严肃的会议上,有的人在谈到自己缺点或不足时,常常把“学习不够刻苦认真”“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学用结合不够到位”等等,当成一种“光荣的缺点”。这种怪现象常常可见。事实上,人生不学无以立足,党员干部不学无能为民,军人不学无力克敌,工人不学无从劳作,农民不学无以为耕,学生不学无于成才,国人不学安可兴邦?
人世间成功之路千万条,学习却是最便捷的一条。有人认为,从小到大已经读了很多书,工作经验也很丰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对工作绰绰有余了。殊不知,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今天是人才,今天的人才也不能保证明天还是人才。现实工作中,有的人一不小心沦为新时代先进理论上的“盲人”,新知识海洋里的“穷人”,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上的“懒人”“庸人”,往往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束手无策,老的办法不顶用,别人的办法看不懂,新的办法不会用,甚至在是非曲直面前把握不住。究其原因,无非是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本领不强造成的。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学习不够上。“蓄电池理论”告诉人们,再高能的电池,其能量也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成为高效蓄电池并随时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人类历史上,只要一次充电,就足够使用一生的时代从来没有出现过。随着时代发展,衡量是否人才的尺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文凭学历被人视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但事实证明,强大的学习力,才是衡量人才永远可靠的标尺。
读书学习是光荣使命,厌学弃学是人生耻辱。读书学习始终是让人保持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维生素”,是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创造佳绩的“催化剂”,是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保险杠”。在学习中强能、在强能中奋进、在奋进中成才、在成才中造福人民,应成为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不变的追求。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对社会是一种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往往可以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政风学风,甚至影响工作成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书卷气是一种领导力,要自觉成为读书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确实为构建书香社会、推动事业发展作出应有努力。
强国请先强学习,圆梦先圆学习梦。总之,学习不是一个软指标,而是一种时代要求、一种使命担当、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人民情怀、一种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