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实践中极大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广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穿越两千年风云,积淀下厚重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东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广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7万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60万余场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钟南山、麦贤得、彭士禄、卢永根、骆抗先、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实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实现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声有色,网络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优秀岭南文化发扬光大。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粤剧、粤菜、醒狮、牙雕、工夫茶、端砚等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传承保护发展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以“绣花”功夫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近年来,广州荔湾区永庆片区、潮州老城古建筑群、南粤古驿道等焕发新光彩。
——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广东大力实施文艺高峰工程,全力打造岭南文艺新高地,涌现出《沙湾往事》《醒·狮》《白蛇传·情》《守护英雄》《花开新时代》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市场叫得响的文艺精品佳作。近5年,385人次文艺工作者获国家级文艺奖项、418项次文艺精品获国家级和国际性奖项。其中6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4人获中国音乐“金钟奖”、6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人获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广东深入推进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投入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画院(新址)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落成启用,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460.5平方米,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覆盖,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绩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南方+等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国际传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增强。
——文化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文化和技术的深入结合,对塑造文化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广东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扶持影视、创意文化、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发展加速。全省目前拥有近800家文化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1/3,电竞业、网游业收入逾全国七成。
——“人文湾区”建设初显成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广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文化圈,搭建三地文化交流展示平台,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论坛、媒体峰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实施粤港澳青少年连根计划,使粤港澳文化纽带更加紧密,进一步凝聚港澳同胞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向着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的远大目标奋勇前进,争当全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交出优异答卷,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