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园,位于粤西名城高州市的根子镇柏桥岭腰村,是国内关注度颇高的古树荔枝园。早在唐朝就被高力士关注,所产荔枝远送长安成为贡品。
荔枝在唐朝成为贡品,产地争议颇多,众说纷纭。但高力士是高州人,由他开头开通岭南荔枝进贡朝廷的“绿色通道”,倒也合情合理。他应该是第一个向皇上推介家乡荔枝的人。据说高力士便是从这里选了最好的荔枝用竹筒装上并蜡封好,然后换马不换人,快马加鞭送到长安。有诗为证,清乾隆体仁阁大学士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写下了《岭南荔枝词》:“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贵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来到贡园,首先要看的不是荔枝树,而是要看入口的两株古菠萝蜜树。村民说那不是普通的菠萝蜜树,是用来栓长安来的驿马的,高力士派来运荔枝的驿马就栓在这两株古菠萝蜜树上。这两株古菠萝蜜树每年都硕果累累,似乎要证明比荔枝产量还高,尽力吸引游客的眼光。
其实贡园面积不大,约80亩,却是目前有“五最”之称的古荔枝园,即国内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枝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枝园之一。这些古树历经沧桑,大部分树头中空洞开,树皮虽薄仍撑开主干上下连接,并且多数会从树根发新芽,母树与新发芽的子树抱成一团,共同生长。
全球已知的荔枝品种有200多个,仅贡园就有近十个,如妃子笑、白糖罂、中华红、白蜡、黑叶、桂味、糯米糍、仙进奉等。
贡园的古荔枝树有90株,平均树龄370年,其中最长树龄有1300多年。加上用来栓马的那两株古菠萝蜜树就有92株古树,这92株古树是贡园的镇园之宝。每一株古树都是一把巨型绿伞,下面静卧着一块巨石,刻着树名、品种、年纪,中英文都有。园中还有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入口分叉延伸到荔枝林的深处,然后又在园中交汇。这些石板凹凸不平,缺边少角,踩上去,仿佛能听见唐朝的马蹄声。
从贡园入口往里走不远就见到“树王”了。“树王”是白糖罂品种,虽然树龄不算最长只有800年左右,但树身开叉均匀,枝干雄健有力,树冠饱满有气度,身上的绿叶团簇飘飘,就像王者身穿披风叉腰而立,顶天立地,确有王者气象。
“树王”旁边有一株被命名为“虚怀若谷”的古荔枝树,也有800年的树龄。树的头部中间已空了差不多一半,未空部分的树皮顽强生长扭曲成疙瘩,凸起结痂,形状虽然粗糙,但却呈现出久经风雨、雷打火烧过后的自信和成熟。
“廿四担”也在“树王”旁边站岗。“廿四担”是树龄最长的几株古树之一,已有1300年的高龄,树头很大,但已经腐烂,从腐烂的头部边沿伸出几支苍劲有力的树根深入泥土,犹如龙爪抓地般扎根大地,同时从树头的头皮上分别长出几株新芽,经历朝代变迁,这几株新芽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据说挂果很多可装满廿四担,故因此而得名。
“虚怀若谷”“廿四担”都是白糖罂品种。
走到贡园的中间位置,就可以看到主角“天女散花”了。“天女散花”也是白糖罂品种,树龄500年光景,从树根开始就斜着身子向上生长,一边向上生长一边扭动腰肢,伸出的枝丫舒展如仙女的舞裙,丰收时节红果累累,又如天女散花。
总之,每一株古树都因其独特的形态被荔农冠以昵称。譬如,一株从人头高的位置向三百六十度伸出枝丫的,被称为“千手观音”;一株树形似人蓦然回头的,被叫“力士回首”;一株树头被雷电咬了一口留下一个大洞的,被称为“别有洞天”;果农起名字,颇有想象力。
每年春天,贡园的荔枝还在开花,各路神仙就如蜜蜂采蜜一样闻风而来,你承包一株我承包一株抢购一空,说是当年的贡品,如今还是送礼佳品。包了树的老板,自己舍不得吃,都拿去送人。当地政府也凑热闹,每年留一株好树,5月20日拍卖,所得款用来做公益。去年拍卖的是“天女散花”,一百三十八万元,得果二百多斤。我有幸尝了两颗,剥了皮,似昆仑玉般晶莹剔透,一口含出果汁,甜如蜜糖,嚼动几下,果肉脆嫩,沙沙作响,一口吞下去,凉沁心脾,一股清凉从头滑到肚,爽!
但算下来一颗三百多块,便不敢再吃了。
贡园所在的柏桥村,家家户户种荔枝,号称“大唐荔乡”。据传,当地种植荔枝始于隋朝。在唐朝,贡园的荔枝成为贡品,因此,贡园的灵魂是属于唐朝。从此,“大唐荔乡”声名远播。贡园旁边有个贡园广场,里面有高力士、杨贵妃的立像。来到贡园,你会觉得,风是从唐朝吹来,泥土也带有唐朝的气息,荔枝自然也带有唐朝的味道。
我不敢说贡园荔枝是最好吃的,但是我敢说贡园荔枝肯定是关注度最高的。在唐代引来长安的关注,在现在则引来北京甚至海外的关注。据导游介绍,每年从全国各地、境外、国外过来参观贡园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在荔枝业界有这样一句话,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茂名荔枝看高州,高州荔枝看根子,根子荔枝看贡园。这么说,贡园在荔枝业界是关注点核心中的核心了,难怪某个名人来到贡园发自内心说:“我是慕名而来的。”
现在的贡园,和早年大不相同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时,杂草丛生,蚊虫嗡嗡,路是泥路。如今柏油路、水泥路铺得平整,路边指示牌也做得雅致,有粤西乡土特色。近年有了露天剧场、荔枝茶座、咖啡厅,还有卖荔枝酒的商铺和吃荔枝鸡的馆子。民宿也多起来。有位大学教授,退休回乡,把祖屋改作民宿,墙上挂满荔枝字画。他说是老朋友,欢迎来住,但要提前一月订房,生意好得很。
贡园的文旅项目也多起来了,除了民宿还有演出。文旅公司的人说,露天剧场准备上演“大唐荔枝剧”,让村民做主角扮高力士、杨贵妃。高力士推销荔枝,杨贵妃唱粤曲《荔枝颂》。还问我想不想演一回高力士。我笑笑,没答应。
古代快马送长安,如今飞机运五洲。一颗小小的贡园荔枝可以走入文旅作品从唐代穿越到现代,也可以借助电商轻点屏幕连接全世界。若高力士在世,怕也要惊讶。
再过一月,荔枝又熟了。我想带张竹床,拿支水烟筒,到荔枝林里躺躺,听听风声,尝尝古味。在贡园的荔枝林里好好享受下那一种宁静,好好享受下那一种古风。感受一种从唐朝到现在都没有变化的味道,将乡愁放入嘴巴慢慢咀嚼,在丰收的笑声里,做一场唐朝的梦。梦里或许能见着杨贵妃和高力士,问问他们当年的荔枝,到底甜不甜,保鲜技术是否不如今天。
撰文: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