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对外传播工程,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这是凝聚力量奋进新征程、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的重要环节。
讲什么:挖掘“需要讲”“值得讲”的好故事
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的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广东谱写了举世瞩目的“春天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东在“两个前沿”的风口浪尖砥砺前行,肩负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等重大考验,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书写了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离不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团结故事,离不开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建设故事,离不开风雨无阻、化危为机的拼搏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彰显,是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篇章。港珠澳大桥建造奇迹的故事、大湾区民众优质生活的故事、港澳青年在内地奋斗发展的故事,都是新时代中国故事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我们要提炼和讲述这些故事,使国外受众能够看懂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使世界能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讲好新时代具有人文魅力和地域特色的民生故事。总书记强调,对外传播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所谓民心相通,就是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文化热土,既有源远流长、遗产丰厚的岭南风韵,又有文化强省战略下高水平文艺集聚的时代气象,大湾区文化圈更是释放出独具魅力的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时尚之光。《十三行》记录的百年兴衰、《寻味顺德》展示的美食名片、《湾区漫游记》发掘的新锐文旅生活、《湾区升明月》唱响的血脉共融等,都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创作富有人文魅力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讲述反映人民精神状态和生活风貌的民生故事,能够更丰富、更生动、更立体地向国外受众呈现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展现中国的真实形象。
讲好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因此,讲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故事的内在逻辑与思想理论,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的发展奇迹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向世界阐明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广东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讲述经济特区“拓荒牛”的故事,也应同时讲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我们既要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又要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怎么讲:让国外受众“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
“抱团出海”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要传播好中国声音,首先得让国外受众能够听见中国声音,扩大国际舆论朋友圈。“抱团出海”,就是联合多主体、融通多平台、整合多资源,让中国故事声音更响、覆盖更广、回声更亮。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目前“5G+4K”的先进技术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立体化传播渠道和传播矩阵的搭建推动了国际传播能力的长足进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官方与民间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联动效应。广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缘文化交流上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等重大平台,把中国故事寓于各类对外交流交往活动之中;华人华侨大会等平台载体传递一系列打动人心的“侨故事”。除了“造船”之外,我们还可以依托地缘优势,深化与港澳媒体、海外媒体的交流合作,在“借筒传声”“借船出海”中持续提升对外发声能力。
精准出击让中国故事更有力量。国际传播矩阵建设和全形态内容输出保障了国外受众“听得见”,在此基础上,还要让他们“听得清”,也就是能够接收到有效信息,实现由传播力到影响力的势能转换。由于国际传播规模大、范围广、目标偏宏观、主体偏泛化,长期以来面临着传播效果模糊的难题。因此,中国故事的创作和表达必须目标明确且有针对性。要加强对国际受众的深度研究,使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圈层的海外受众从各自最熟悉的渠道和最易理解的方式来聆听中国故事。比如粤语作为粤港澳地区、东南亚乃至全球华人的主要通行语之一,能够成为一个特别的地域文化载体、一条特殊的地缘情感纽带。广东在打造粤语国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矩阵,“以侨搭桥”、沟通民心方面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
“国际范”和“中国味”相结合,让中国形象直抵人心。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关注“受众想听的”,即符合外国受众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要重视“我们想讲的”,即以文载道,展现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既不能落入西方话语窠臼,也不能陷于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而是要将“国际范”和“中国味”有机结合,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掌握中国形象塑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铺陈好中国故事的文明底色、构建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体系、把握好中国故事的全球语境,使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千姿百态的叙事方式形成聚力,塑造“可敬、可爱、可信”的整体形象。
广东既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又有鲜明的本土化风格,在经济合作、对外开放、人文荟萃、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应当进一步做好对外传播的议程设置,搭建国际交流的对话平台,以实施对外传播工程为重要抓手,用更多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沟通世界、促进理解、增进合作;进一步加强精彩故事素材的收集、提炼和创作,积极开发富有岭南特色的戏剧、美术、音乐作品,打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并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拓展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促进民心相通的能力,利用自媒体时代“全民讲故事”的特点,充分展示粤味浓厚、包容并蓄、务实开放、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广东形象,把民间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优势。
作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佳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领导权研究”(19YJC71004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