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让文博之火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2022-03-11 17:02 来源:南方网 陈长

  《唐宫夜宴》为何出圈?考古盲盒为何火爆?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说,这是因为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瞬间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产生情感共鸣。文博产品火爆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活化传承”,也意味着中华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崛起。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一页页山河变迁,一段段历史影像,凝结在这一砖一瓦、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曾几何时,在人们心目中,文博还是隐秘和陈旧的代名词;但近年来,“画风”完全不同了。从《千里江山图》展出到《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从考古文创产品的流行到博物馆一次次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被一次又一次点燃。

图源:南方日报

  文博热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一方面,文化自信促成了文博热,参观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另一方面,一件件曾经的国之重器储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的密码,发挥了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在“造血”“反哺”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这种良性循环不断延续,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地呵护。

  文物的价值不是封闭的,只有融入当下,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优势,开发云听博物馆、云上展览、360度全息体验等产品,立体化展示“文物之美”的多重维度,让人们能轻松从“指尖”了解文物知识、学习历史文化,让文博产品的精神价值“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创新文化旅游供给,开发符合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产品,融入民俗、风土和历史元素,让文物活起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文博事业发展壮大,需要一支有情怀、懂专业、会创新的人才队伍。当前,文博界人才匮缺问题比较突出。对此,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各类院校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及文博专业设置,大力培养与文博事业发展相衔接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要打好“感情牌”,鼓励引导文博专家发挥余热,加强师徒传承,培养年轻从业人员,造就文物保护、文化普及、文博推广的中坚力量;要解决好人才引进难、基层岗位少、职称评定难等问题,提高文博从业者薪酬待遇,让“国宝守护人”没有后顾之忧。

  让文博之火点亮文化自信之灯,让诗意中国讲好更多精彩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南方网陈长)

编辑:刘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