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博物馆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博物馆能带来空间与时间的交集,让人们感受精神上的“凿空之旅”,从而以历史文化底蕴赋能生产生活,这亦是“博物馆的力量”之深厚寓意。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扮演了“排头兵”的角色。在文博领域,南粤大地同样有“走在前列”的具体落脚。就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公布,报告提到,广东省内博物馆数量达367家,全省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要精准地形容广东博物馆的精气神,一定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
让厚重的文化流行起来,举重若轻地实现“破圈”,考验着“博物馆的力量”。5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改造设计的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拥有历史文物和老物件4000余件,尽展铁路百年风采;来自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60件展品在东莞市博物馆开箱入柜,正准备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感受大唐繁盛;广州博物馆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召开首场“‘粽’有你”文创沙龙活动,让参与者乐在其中……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广东文博活动可谓别开生面,是放在“馆舍一隅”,还是走向“广阔天地”,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广东在这方面的尝试,着实让文化“火起来”。
“火起来”是开始,“活起来”才是目的。去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稳步推进陈列展览工作,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数量明显增加:全省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1008个,比上年增加56个;临时展览1674个,比上年增加455个。精彩纷呈的文博展览“大餐”不断推出,既满足了学者和大众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考古文博的同频共振——此举不仅达成人民群众与中华文化的“美美与共”,也让岭南的文化脉络得以清晰地展现。一边是历史的证物,一边是求知的人群,当“旧”与“新”相遇,文化繁荣的生动局面已然打开。
以文化赋能,请相信“博物馆的力量”。要让国人有“知来处,明去处”的精神溯源,博物馆承载着高度的使命和担当,而这需要进行极具价值的破题。当博物馆越来“粤”精彩,我们乐见更多人把足迹留在博物馆的角角落落,一阵厚重且流行的博物馆热潮已然到来。(南方网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