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家国情怀寄尺素 赤子丹心映荣光:观江门原创舞剧《侨批·家国》

2021-11-04 19:40 来源:南方日报 江东

  【编者按】

  日前,江门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原创舞剧《侨批·家国》在广州完成首演,获得舞蹈界专家及观众的好评。该剧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为载体,以五邑华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通过舞蹈语言的融合创新,展现了华侨群体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及其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情系桑梓的精神传承。

  《侨批·家国》不仅是江门立足自身独特资源优势,推动侨批保护活化,进一步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和“中国舞蹈之城”两张城市名片的创新举措,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侨乡故事,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的一次重要探索。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由江门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原创舞剧《侨批·家国》,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为载体,以芭蕾舞等舞蹈为表现形式,展现了一段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相互交织的历史,体现了世界记忆遗产与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可谓是一次具有艺术价值、传播价值的创新探索。

  侨批,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政传递载体,被誉为“岭南敦煌文书”,于2013年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从传播的角度来思忖,这种民间的技艺遗产至少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一是它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江门当地人民和江门的华侨寄托在侨批之上的热烈情怀,让它穿越历史时空而一直流传至今。因此,选择侨批作为舞剧的表现核心,首先便能赢得当地观众心中的极大好感。二是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记忆遗产,侨批对于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华侨都具有强而有力的感知力,容易在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形成艺术焦点和热点。当下江门推出原创舞剧《侨批·家国》,不啻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先机的。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万水千山寄乡情,一纸侨批系家国。这部名为《侨批·家国》的舞剧,浓缩了一段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华侨史。舞剧从1932年讲起,“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日货的浪潮席卷全国,在那个灾难深重、风雨飘摇的年代,黄齐家、余振国、梁颖三位总角之交的江门青年,开始了相系一生而又各有不同的命运之旅:在时代的境遇下,身负国仇家恨的黄齐家加入抗日洪流为国捐躯;余振国怀着实业报国的理想漂洋过海,终成知名爱国侨领,长期支援祖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黄齐家的遗孀梁颖则借助海外侨胞的捐款支持祖国教育事业,自强不息成为教育家。舞剧浓缩演绎了华侨群体长达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折射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征程,见证了侨批背后浓浓的家国情怀。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家国情怀寄尺素,赤子丹心映荣光。侨批作为“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记忆”,它是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创业和家国情怀的历史见证。《侨批·家国》通过芭蕾舞这种舞蹈语汇呈现侨批文化、华侨故事,其实是对创作者的一个莫大挑战,同时也可以说是他们大胆选中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角度。

  芭蕾舞进入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舞蹈界一直在探索“中国学派芭蕾舞”的问题,用芭蕾这种舶来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我们从《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开始,就一直在践行这样的一种理念,包括近些年来各大芭蕾舞团的创作,整体呈现了非常良好的势头。

  运用芭蕾舞这种世界语言去呈现中国独特的侨批文化、华侨故事,不免遇到困难、矛盾之处。具体到舞剧《侨批·家国》上,部分片段显得有些拘泥于芭蕾本身的动作词汇,未能使舞者的肢体动作达到最佳的情感表达效果。这其实需要主创们更主动去加工调整,更大胆地让芭蕾这种舞蹈语汇为故事本身服务,找到艺术形式与民族情感的交融点去突破,令其更加自然动人。假如江门能够在结合地方特色和侨批文化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舞动方式,相信会是对“中国学派芭蕾舞”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探索。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舞剧艺术是一个用舞蹈来讲故事的形式。当然,“讲故事”并不是舞剧的最终目的,而是透过讲故事,来展现舞蹈所特有的艺术内涵及其美感。《侨批·家国》这部舞剧用一个中国特有的侨批题材讲述了一个中国所特有的华侨故事,但是,如何巧妙贯彻“用舞蹈来讲故事”,常常关乎到一部舞剧最终的艺术表现效果,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侨批·家国》贴切地选择了在舞段中插入侨批的新媒体效果,以简练的文字理清故事脉络,仿佛带观众穿越到了那个历史时空。但是这种非舞蹈手段用得多了,就可能有损舞蹈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如何让舞剧人物活灵活现地表达舞剧主题和立意,同时又能让剧目产生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语汇的选择、编织和表达,是任何舞剧编导都在殚精竭虑努力发挥的所在,也是一部舞剧出彩制胜的根本。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崇高的情怀、动人的舞姿,《侨批·家国》用丰富的舞蹈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中国华侨故事的特有时空,这里面当然也不乏音乐、服装、舞美上的功劳。舞剧的配乐是青年作曲家熊亮的心血之作,他把民乐、琵琶、爵士融合在一起,非常有岭南的地方特色,也有辨识度和新鲜感,笔者看完舞剧的第二天还可以把旋律完整地哼唱出来。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这部剧的舞美设计也相对干净、简洁,反而凸显了舞剧的主题,也让观众能够从纯粹的舞蹈进入角色的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曾在《舞蹈》杂志上撰文表示,舞剧创作应当提倡艰苦奋斗,把经费投入的重点放在肢体的运用,也就是业内说的舞蹈本体上。《侨批·家国》这部花钱不多的戏剧能够呈现出这样精彩的效果,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在舞剧的最后,舞台上用多媒体效果展现了“侨批中的党史”,展现了百年来华侨群体踊跃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宏伟历程,携手共进、奋斗追梦的壮丽史诗,这一幕在情绪上非常让人动容。假如舞剧在构思之初就将侨批中的党史作为一条叙述主线,将华侨的党史故事融入舞剧本体,也许能够更好地体现侨批的意义和价值,也能更直接地展现华侨热烈的爱国情怀,点亮观众心中的一盏灯。

杨兴乐 摄

  杨兴乐 摄

  江门是中国侨乡,是“中国舞蹈之城”,也是“中国芭蕾舞之母”戴爱莲先生的故乡。中国当代舞剧的起源是1950年戴爱莲先生的《和平鸽》,在70多年后,在戴爱莲先生的故乡诞生了《侨批·家国》这样一部有艺术高度和明确艺术指向的舞剧作品,是江门作为舞蹈之城对戴爱莲先生最好的致敬。

  以舞剧成功首演为契机,相信江门能够以更高的艺术标准对舞剧进行精细打磨,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文艺精品。也期待江门以《侨批·家国》为范本,加大力度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在舞蹈文化事业上迈出更大步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发表于2021年10月31日《南方日报》“文艺评论”版)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