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让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未来

2022-06-13 10:19 来源:南方网 安子州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近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介绍道,我国十年间共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兰州活动现场。图源:新华网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先后完成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了石窟寺、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万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每年举办3万余场陈列展览,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

  发挥文物塑造历史认知的独特作用。一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从镌刻华夏民族内聚内敛、崇尚和平性格的万里长城,到展现古代中西方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敦煌石窟;从以“一己之力”串联起东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带的稻城皮洛遗址,到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的八角楼革命旧址……人们渴望了解历史、追寻过往,而一系列考古成果为人们打开了历史的大门,它们如同时空里一颗颗璀璨明珠,向后人昭示一段段依然鲜活的历史。

  发挥文物振奋民族精神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不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先后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拓展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发挥文物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从考古研究最新成果纳入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到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接待游客近四千万人次;从“大美亚细亚”等文物联展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金名片”,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推进……我们不仅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还要用文物讲出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为文物不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之源。期待文物的历史文化光芒能更好地照进当代、传承未来,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为民族复兴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