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出大英博物馆》:小剧也有大情怀,文物归家展现浓浓家国情
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热播,引发观众热议和共鸣。该剧共三集,约20分钟,单集视频在抖音最高点赞量超过800万。该剧讲述了从大英博物馆挣脱束缚的中国玉壶,遇到一名在国外做记者的中国男生张永安,在他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全方位数字化和可视化,让数字世界里的“人”活起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暑期游彰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今年暑期旅游格外火爆,名山胜景人头攒动,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City walk(城市漫步)悄然兴起,民众出游意愿强烈,旅游场景多元。旅游新需求新业态的发展,反映了时代要求,人们旅游既为休闲度假,乐享美好生活,也在“游”中感受人文风物之美,认知历史文化遗产,探寻中华文脉。

【文化评析】期待更多文化保护奇迹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据媒体报道,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许多人看不上眼的朽木、软木,经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匠人的雕琢,却能转化为精致的工艺品。如今,经过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传统手艺已转型升级为新型手造产业,产品畅销海内外。

以“中国式浪漫”照见文化强国之崛起
“中国式浪漫”背后承载的是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国人对于从未断绝的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是文化自信自强在当今时代激发出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含蓄且悠长,富有情怀、饱含希望、面向未来。

莫让歌迷的盛宴成为“黄牛”的狂欢
“第一排的门票已被‘黄牛’标价至20万元/张”“看台座位加3000元代抢费,内场加5000元”“有粉丝支付20000元代抢费”……近日,某人气组合的演唱会门票再次被“黄牛”们盯上,引发社会舆论密切关注。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近来,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火爆出圈。在“盛世浙学”展厅,两面五彩斑斓的展示墙宣告了浙江戏曲之璀璨。但若走近细看,你便能发现,整面墙上都在述说同一部戏曲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做《十五贯》。

“穿拖鞋谢绝入内”,读懂国博新规的新期待
近日,国博发布须知,部分条款引热议。此前,国博还要求限制未经许可的讲解活动。今年6月30日起实施的故宫新规,也明文禁止“商业性拍摄”。知名博物馆、展览馆纷纷抬高“护栏”,值得深思。

杨丽萍舞剧《孔雀》:以舞者之姿发起对生命的终极叩问
舞剧《孔雀》,不论从主题、舞美、音乐以及舞蹈本身来看,都透出浓浓的杨丽萍之神性、灵性。

挥笔之间,斯文在兹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中国书法大会》收官,节目围绕中国书法史上的18件(组)代表作品,以时代之新风,为古老碑帖注入新的活力,鲜活表达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