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珠三角九市先后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从数据看,珠三角各地经济运行稳健开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在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上为广东提供支撑,再加上珠海、惠州,珠三角六市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5月4日南方日报)
广州增长8%,深圳增长8.4%,佛山、东莞、珠海增幅均为7.8%,惠州增长8.2%,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广东各地积极应对,一季度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而珠三角这组经济数据,既是广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不遗余力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果的体现,更见证了小微企业也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不但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什么叫“四两拨千斤”,而且用事实有力说明放手扶持发展小微企业是个极具科学性、远瞻性和务实性的明智决策。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淘汰落后产能,让先进、优质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珠三角及其广东近年来之所以能够维持中高速增长,正是先进制造业挑起了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大梁,牵住了经济增长的“牛鼻子”。 东莞的成功转型,显然既有代表性更具说服力。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面临的考验尤为严峻,如何转型也一直为外界舆论高度关切,特别是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更引来不少担忧的目光。然而,人们渐渐发现,这恰恰是加速对落后产能“逆淘汰”的结果。当地切实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加大减税扶持、信贷投入力度等政策“加杠杆”的助推力,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宏观背景下,一季度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8.41亿元,增长13.3%,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6.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1.07亿元,增长17.0%,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10.6个百分点。不但有效顶住了下行压力,而且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近年来,广东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着眼和着力于全面贯彻、精准实施、务求实效。鼓励、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同样是珠三角以发展新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的一大重头戏,正如报道所指出,珠三角多地小微企业活跃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比如,中山小、微型企业增速分别达到13.2%和54.1%,明显快于大、中型企业。江门中、小型企业分别增长9.5%和15.8%,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3和7.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
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持续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创新,而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广东更走在全国前面,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14号文件的具体意见和8项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了对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了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市场主体、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服务企业等方面明确了优惠政策,有效破除了制约、妨碍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各种探索、努力措施和取得的明显成效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珠三角各地市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坚持转型升级和小微企业两手抓、两手硬,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呈现出全面开花、各具特色、强势领先的喜人局面,不但表明了中央宏观决策部署的正确性,而且也更加增强了我们恪守新发展理念,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南方网馨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