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广东分署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货物进出口总值44839.5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窄1.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25.6%,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10月18日《南方日报》)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形势复杂,下行压力加大。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同样面临挑战和考验。然而,从广东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已经呈现出外贸回稳向好的趋势和迹象。何以能够逆势上扬,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措并举的综合施策。
政策发力保驾护航。就在国务院发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后,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地方落实外贸稳增长的方案。《方案》从积极扩大进口、确保出口止跌回升、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环境、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统筹配合等7个方面出台了25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大多数包括资金支持,比如,加大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仅对其融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其中,对珠三角地区年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给予500万元人民币(下同)奖励,而粤东西北地区经认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给予500万元扶持。
“互联网+易通关”提效率。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按照“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深化海关改革过程中,广东进一步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创新融合,重构监管流程,优化海关管理,通过做好“减法”,换取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逐步将海关通关环节和手续“上网上线”,将原本需要企业到海关现场办理的诸如一般贸易货物申报、查验、缴税,行邮物品申报和加工贸易审批等事项迁移上网,使企业不用再跑现场直接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办理相关通关手续,极大地实现了便捷通关、高效通关和加强有效监管,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企业减负激活力。广东自2014年5月1日起对全省范围内所有企业免征中央、省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收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取消海关预归类服务、代理报关委托书、安全产品后续服务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对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免收各类原产地证签证费和工本费。另外,广东信保小微承保方案,全面推行10万美元以下小额案件“简易勘查、快速理赔”服务措施,将年度保费最低标准由原来的500美元调低至220美元,降低小微企业投保成本。
培育外贸新业态增动力。广东在大力落实稳增长措施的同时,紧抓调结构、促转型不放。实践证明,这种新业态相当于外贸稳增长的“绿色发动机”,直接服务于广东省外贸的整体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广东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一般贸易赶超加工贸易,外贸新业态增势良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月—9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19970.8亿元,增长2.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4.6%,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份额超过同期加工贸易6.9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95亿元,增长35.7%。与此同时,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平稳增长。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30314.6亿元,增长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239.9亿元,增长0.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8619.9亿元,增长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936亿元,增长0.9%。(南方网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