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影响力湾区不仅发挥着引领所在国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 ,而且还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千呼万唤始出来。基础设施持续融通,创新要素不断迸发,开放步伐铿将有力……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蓝图正化为脚步坚实的行动,一幅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擘画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顺着时间的脉络,我们回顾一下粤港澳大湾区是如何横空出世的。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2010年粤港澳三地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两会上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正式签署。大湾区从概念到形成框架,再到制定发展规划,从这个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央对珠三角片区的顶层设计。
设施融通“疏脉活血”。湾区建设,交通先行。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深入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问题,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形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的一条跨海通道,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广深港高铁将于9月23日全线正式运营;此外,在数条湾区“主动脉”外,网状“毛细血管”正在湾区徐徐铺开。在2016至2035轨道交通规划中,深圳将有10条轨道与东莞、惠州临深片区轨道对接。不难发现,交通设施的融通,必将更加畅通的湾区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
创新融合“迸发活力”。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更加自由流动的市场要素,这对于被给予厚望的粤港澳大湾区亦是如此。从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区有望实现交通、产业、政 策一体化,到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从香港与深圳共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完成规划程 序,到进一步便利港资企业来深投资。毋容置疑,这样“一盘棋” 的举措越来越多,粤港澳之间一些制度性藩篱正逐步取消,人员、资金等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可以说,只要让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动力。
开放融入“点亮世界”。中国对外开放不会放慢节奏,更不会停下脚步,而是将不断扩大深化。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对内辐射半径超越9省2区,将推动“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对外可以成为国家“双向”开放的重要平 台,担当“一带一路”国际运营中心的角色,推动粤港澳企业联合 “走出去”。正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5月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该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南方网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