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市民在沙滩支起帐篷露营。图源:视觉中国
最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露营,各大公众号也闻风而动,开始讨论露营的二三事。看了这些推送之后,我学到了一个叫Glamping的新概念,它是Glamorous和Camping的合成词,直译一下就是“迷人的露营”,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精致露营”。
这个词略显微妙——在如今的互联网上,“精致”这两个字颇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精致穷”,说的是赚得不多,花得不少,饭可以吃不起,但面子不能丢。“精致土”,说的是从头到脚都盛装打扮,却因此而显得很做作。在这种贬义的语境里,“精致”就意味着不接地气。
精致露营就是这么一个有争议的东西。它跟传统意义上的野营不太一样,很讲究氛围感, 往往会把一整套家当都搬到户外。如果不幸遇到疫情,在里面直接隔离14天都没问题。有的人甚至会带上一个移动浴缸,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西门无恨》里的泡澡名场面。在风吹日晒下保持精致,这显然跟现实有点脱节,就像在野地里凭空生出一个桃花源,而置身其中的人也有种“竟不知有汉”的虚浮感。
但是,即便有演的成分在里头,那又何妨?生活的乐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表演,所谓仪式感,那就是演戏嘛。疫情已经三年了,我们的生活里需要一点诗意的桥段,而诗意常常是以一种“非必要”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郊外磨咖啡、看电影,隆重得让人觉得好笑,但正是这种架空于生活之上的情节,让人能短暂地忘记日常生活里的草率和疲惫。
生活的基础肯定是脚踏实地,就像炒菜的时候要放盐,否则菜会一口都咽不下去;但在放盐之前稍微放一点白糖,会让菜的口味更有层次感。这一小撮糖,并不是必须要放,却可以把食材本身的味道给引出来。精致露营和传统的野营不是对立的,不同人对美好的定义不一样,有的喜欢粗犷一点,有的喜欢细致一点,但本质上都是在给生活放一点糖,把自己心里的桃花源给引出来。
早在去年春天,就兴起过一波批判野餐的舆论,证据之一就是这种活动的展示性太强了,大费周章一番好像就是为了发个九宫格。在外面玩的时候该不该把大把时间花在拍照上,这一直是一个很有讨论度的话题。热爱生活的人并不一定就要放下手机,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会根据目的地的性质和自己当时的心理需求,来给一次游玩赋予它相应的使命。想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想拍照的时候,就穿戴齐全拍个尽兴。前者是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这种体验内化成快乐;后者是为了给社交圈展示自己想让大家看到的生活,从被赞美中获取快乐——这两者都能成为快乐的密码。
归根结底,我们讨论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美能不能是被建构出来的?有些人吐槽李子柒,说田园生活不可能一尘不染,像华农兄弟那样才叫真实。我很难不吐槽,要是想看绝对的真实,直接去看纪录片不就得了。哪有那么多真假,只要感受到的快乐是真的,那不就行了吗?能建构美,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就像文艺创作者那样,要创造出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就比如说前几天,我朋友圈里有个学妹被隔离了,没法出去玩,竟然在小小的阳台上放起了风筝,又搞笑又浪漫。
话说回来,谁不想跟喜欢的人在野外一起泡澡看星星呢?想想就让人嘴角上扬。春天已经过去了,但只要心里有春天,哪里都可以给生活放一点糖。(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