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图源: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有个叫朱雯琪的女生在网上发了个视频,说自己从牛津大学的数学建模系毕业了,而且成绩还是年级第一。但没想到的是,她迎来的却是一波又一波的质疑。最后,她只能把牛津的官网链接发给网友,并且在线解答数学大V给她出的题,这才自证清白。
这场闹剧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在辟谣之前,好多人真的以为她是个骗子。互联网这个吹牛圣地,本来就盛产“喜提高铁”这种笑话。而她的文风,又实在是很接地气,跟学术人在大家眼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很是割裂。说白了就是高射炮打蚊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谁能想到,一个本硕牛津的数学建模系女生会去做网红,走的还是心灵鸡汤路线?这就好像广州大剧院的台柱,晚上在街边拿个话筒唱《姐就是女王》;就好像练成了六脉神剑的段誉,去你家楼下的档口卖手工刀削面。更何况,有了翟博士的前车之鉴,很多人一看到学术人设,心里就警铃大作了。
但是,就算不那么高大上,又如何呢?读书人,就一定要淡泊清高吗?我们不需要去教她如何做一个牛津学生,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读书人的样子”。我上学的时候,每个凌晨,校门口就有很多出租车把蹦完迪的学生放下来,一群醉醺醺的人勾肩搭背地走回寝室。但这帮人第二天下午就可能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做pre,老师听了都赞不绝口。
有爱蹦迪的、爱喝酒的,自然也有爱钱的。我有个朋友考上了清华,刚入学就打电话跟我说,她想出了一个利用清华学生的身份恰烂钱的好办法。我说:“天哪,你是要跻身上流社会了吗?”她说:“不,我要偷偷把游客带进清华,一次收费六十。”……我只能说,大学之大,就在于它的开放包容。
好多人有一种二极管一样的偏见,把外形跟事业对立起来,把网红和学霸对立起来。在这些人眼里,想红就是这个牛津学姐的原罪。更何况现在素人走红的套路都是“我不想红,从来没立过人设”,她却把“我想红”这三个字很直白地写在脸上,就是不走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安全路线。网上有人评论说,现在走成功人设的必须说自己是个苦出身,还要积极传授自己爬进上流社会的经验,而她竟敢说自己看上的一套豪宅“只要八位数”,真是胆大包天。厉害是真的,浮夸也是真的。
我的大学同学里也有人在B站上做大V,说自己是“学霸美女”,就还蛮自恋的。我之前觉得,这不就是在给学校倒牌子吗?但后来一想,与其说是倒牌子,不如说这块牌子下本来就有各色各样的人。把读书人捧上神坛,给他们安上“深藏功与名”的刻板印象,这反而是一种束缚。在鼓励谦虚的同时,这个社会也应该容得下那些张扬的人。
最有趣的,是她这样一路走来,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竟然还能在思想上保持这种“俗气”,还能把爱美、爱炫耀、爱心灵鸡汤这些特质给展现出来,而不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朴素才女,这不恰恰是一种勇敢做自己的表现吗?如果人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聊啊。
对了,前面说的那个清华朋友的故事,还有后续。她说完自己的赚钱大计之后,我震惊地说:“你真是越来越会开玩笑了。”她说:“不啊!我是认真的,我现在就在做竞品分析。”我说:“什么竞品?怎么分析?”她说:“我在淘宝上买了个带人进清华的服务,花了一百二,现在我就站在校门外,等竞争对手出来把我带进去。不过这都十几分钟了,他们怎么还没来啊!”(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