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容我说两句 | 我们该如何书写困境

2022-01-28 21:01 来源:南方网 王沛容

2022年1月12日,深圳抗疫进行时。图源:人民视觉

容我说两句-第11期

  前两天,深圳终于“摘星”了。清清爽爽的绿码,照亮了回家的路。在这十七天里,深圳卫健委公众号的后台涌进了无数留言。有人说:“我想加薪,不想加星!”有人说:“再不回村,翠花就被别人抢走了。”有人说:“我妈已经三年没有打我了,我想妈妈了。”不要小瞧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生活跟他们开的玩笑有多少,他们加工出的段子就有多少。

  这种原汁原味的乐观,是最打动人的。小红书上有个女生小时候出了事故,一条腿截肢了。有一天,她鼓起勇气把一张穿短裙的照片传到了网上,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收到了数不清的赞美。从那以后,她就不断地更新自己露出假肢的照片。假肢是金属做的,有一种赛博朋克的科技感,所以很多走科技风的商家都来找她拍广告。她也抓住这个优势,慢慢地在网上出了名。这不仅是笑对磨难,还把磨难转化为了生产力。乐观的最高境界,恐怕莫过于此。

  不过,表扬他们的乐观,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得乐观。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庄子一样,死了老婆还能坐下来敲着瓦釜唱歌的。如果有人崩溃了,我们不要怪他们不够坚强,要怪的是折磨他们的苦难。有一句话,在家长训小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哭什么,你还有脸哭?”这句话是很残忍的,连别人痛苦的资格都要剥夺掉了。

  很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能不能乐观,很大程度上也是现实决定的。深圳卫健委留言区里那些乐观的玩笑话,反映出了他们在抗疫上的信心。要是眼睛里没有对走出困境的期盼,谁还能还笑得出来?那个时候,哪怕扯着自己的嘴角,也只能无奈地假笑一下了。正是因为相信深圳的执行力,相信大家团结在一起,迟早能把行程码上的星星摘掉,心里面才没有绷不住的恐惧。从1月8号到1月26号,从发现本土传染病例到实现全域低风险,深圳只经历了短短的17天。“快流调、快管控、快筛查、快接种”,这样的“深圳速度”,让市民有了继续乐观下去的底气。

  乐观意味着希望,只要希望还在,未来就有无限生机。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在国家遭遇重创的时候,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为什么这四个字能够打动我们呢?这是因为,我们是有底气在困境中站起来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总不会丢掉希望。即便先驱者因为磨难倒下了,下一代也能靠着从磨难中汲取的经验,接过他们未竟的事业。

  两年多过去了,防疫逐渐变成了生活的常态。我们记住了好多带着时代印记的面孔,它们有的凝重,有的轻松,有的坚毅,有的淡然。口罩上方露出的一双双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把“希望”这两个字不断地传递下去。(王沛容)

编辑:林若韫   责任编辑:王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