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广州持续开启“人人人”模式,来旅游的、来探亲的、来找工作的、来看演唱会的、来参加漫展的……各方人马汇聚于此,这里的人流量与炎热天气一样火爆。地铁从早到晚拥挤,各处门票抢购一空,景点更是挤满了外地游客。人群带来了热闹,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消费增长,带来了发展机遇,这座城市正在这个夏日彰显出它的生机与魅力。
@云朵收藏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每到夏季,广州的天空就尤其丰富多彩,各状变幻的云朵搭配上朝霞落日,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常常是下班后挤完地铁,一出地铁站就被眼前的景色所惊艳,环顾四周,疲惫的打工人们都默契地抬起头举起了手机,拍下这景色与亲友们分享。
望天观云看落日,赏花踏浪闻鸟鸣。生活在广州,三步一景,五步一园,珠江流淌而过,鲜花四季常开,常能得到与自然亲近的机遇。这几年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肉眼可见,山更绿、水更蓝,居住在钢筋水泥之间,多接接地气也更能让人身心放松。
@舌尖上的羊城:“食在广州,用味蕾触碰一座城。”
说到广州的魅力,不可不提美食,粤菜的金字招牌声名远扬,吸引了无数外地人慕名而来。“一盅两件饮早茶,三包五点食点心”,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是广东早茶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广式点心的发源地,这里早茶文化盛行,各式点心琳琅满目,虾饺、糯米鸡、萝卜糕、肠粉、艇仔粥……吃一口美味的早茶点心,你将在晨光中品味广东人独有的生活诗篇。西华路、永庆坊,在街头巷尾的不显眼处,藏着无数宝藏小食,用滋味书写着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千江有水千江月:“广州,越夜越美丽。”
广州的大雨倏忽来去,做饭的时候还是大雨磅礴,吃过晚饭又是朗月清风。踢踢踏踏行到江边,岸边的k歌机已经开始运营,正在演唱的《鸿雁》虽然不那么在调上,但嗓音够大,气息够强,旁听的路人也不吝掌声。大沙头游船码头就在百米开外,各色各款各码校服娃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登船,叽叽喳喳欢乐的不行。小贩举着夜光小蛮腰模型和水果摊老板聊天,听上去今天生意很不错。有骑行者带着风从身后穿过,让人有一刹那的恍惚,思绪会飘到去年底的沿江路,那时的清冷和现在的喧嚣,让人有种翻书太快,来不及看的感觉。
作为中国“夜经济”发源地。广州的每一条街道都灯火辉煌,大排档总是要等位;珠江两岸的灯光和闪耀的广州塔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繁华和美丽。夜生活并非仅仅是酒吧、演艺、美食街,而是城市的一种生活氛围,一种生活方式,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生活习惯,是一座城市服务业发达与否的标志。
@骑不动了:“夜晚骑行,遇见广州的人间烟火气。”
炎热夏日,夜间骑行成了最适宜广州的休闲运动。广州是一座不夜城,无论骑到哪儿,总有恰到好处的路灯指引前路,它们足够照亮视野又不至于夺目。夜晚凉爽,微风吹拂,骑行在珠江江畔的绿道,道旁草木繁茂、江水欢畅;亦可选择穿梭在街巷间,沉醉于繁华都市的人文风物。骑累了停到路边,走不了几步就能望见鳞次栉比的食肆、酒家,人气旺的往往在深夜里还排着长队。自行车们规规矩矩地码放在路边,点几串热气升腾的烧烤,来一罐冰饮,这是不少骑行者在夜晚最极致的享受。人间烟火不需要多么浮华的包装,而藏身在夜骑时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里。
@夏阿怪:“不止于烟火,广州比你想象中的‘潮’。”
老牌百货公司、老字号小食店、老洋房,这些“老”坐标,构建起东山的基本框架。而新进驻东山的一系列潮流品牌,则带来了新的活力,让东山不仅成为广州潮流青年的聚集地,也在互联网打卡文化的助推下成功出圈,吸引了更多来自外地的朋友。
东山的奇妙在于,历史和日常彼此相融,这里是潮流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合非常成功的一个街区样本,它的丰富度也带给我们不同的探索方式。古建筑爱好者可以去探访漂亮优雅的西洋建筑,窥见当年的中西交融的美学。历史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抵达民国时期的会址、名人旧居。除去这些,东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摄影棚,错落有致的小路,高低起伏的缓坡,路旁是高大的榕树、鸡蛋花树、龙眼树,随手一拍就能成片。所以,即便是被网红店吸引过来打卡的人们,在喝完一杯咖啡、逛完某家潮牌店、看完一个艺术展后,或许才发现,真正的东山之旅才刚刚开始。
东山本身强大的文化属性接住了多元的潮流文化。慢生活和快潮流、网红和长红,在广州这座城市里,因为历史文化足够厚重,因为城市心态足够开放,它们的相融平衡从来不是问题。
@花柚:“炎炎夏日,老广靠文化这口凉茶祛暑。”
大热的天,老广也能为了进行一些文娱活动出门。连续21年居于全国榜首的电影票房是广东人看出来的,他们就爱坐在电影院里享受声光盛宴。全国数一数二的展览数也是广东人逛出来的,广东展览资源之丰富,除了在恢弘大气的展馆,在商超、在学院、在改造的厂房、在居民区,你都能期待与一些小而美的主题展、博物馆不期而遇。今年夏天,广东的龙舟在互联网上“出圈”了,那岸上乌泱乌泱的都是前来加油的人。享受这些文化盛宴,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舒适、快乐,更是为心灵驱散燥热,滋养生息。
@心上一字敢:“演唱会,以最直白的方式连接个体情感需求与城市消费潜力。”
2023年,是线下演唱会的复苏年,五月天、张学友、陈奕迅、谭咏麟、蔡依林、张杰、刘若英、张惠妹……一大批重磅歌手、乐队的演唱会点燃了粉丝们的热情。演唱会是粉丝与歌手的“双向奔赴”。除本地粉丝外,更有不计其数的异地粉丝跨城追星,直接带动了当地的交通、住宿、游玩等诸多消费,带动了一座城的火热。
仅今年上半年,广州就举办了近百场演唱会、Livehouse、音乐节,是当之无愧的演唱会之都。广州拥有着蓬勃的文化氛围,包容的文化土壤,完善的服务保障,让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供给层出不穷。演唱会经济的火热,也持续带动广州“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领域的消费增长。在夏夜星空、音乐与美食的点缀下,城市的细胞也随之舞动。
广州,既有烟火气更显时尚,有绿美风光更孕育人文风物。
这座城市开放且包容,轻盈而富力量。你来到这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