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跑5座城市,通宵爬泰山,8小时玩转北京……近来,一支“旅游特种兵”悄然壮大起来。迫于经济条件和空余时间的限制,这种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舟车劳顿的极限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在顶着一部分“太疯狂了,不能理解”的质疑声中,“特种兵”们大笑着说“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享受当下固然没错,但我们也忍不住要问问,到底什么人在极限式旅游?这种旅游方式的兴起究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或是一时新奇的尝试,还是确实别有一番乐趣?
@浪漫易过敏体质:“旅行就是一场浪漫的冲动。”
早在2004年的春天,陈绮贞就在歌里追问旅行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理性现实的人会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感性细腻的人会说,旅行是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因此,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赏风景的经历和在当时当地的心情。就如,日出每天都有,但通宵爬上泰山山顶看到的日出却仿佛比平时的格外壮美。拉练一般的旅游行程,或许让日常生活中疲于奔命的中年人瞠目结舌,但就是这一身怎么也用不完的精力和旺盛的探索欲,正是青春最宝贵的特质。
当前火热的报复性极限旅游,是被禁锢太久后的释放,也是说走就走的冲动。旅行,就是一场浪漫的冲动。我们在记忆里,为旅行中的点点滴滴赋予浪漫的色彩,灌注别样的意义。
农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容我多说一句:“突击式旅行,让世界变得像开盲盒一样令人惊喜。”
前年6月,我带着五月实习赚到的钱,独自开始了二十多天的“特种兵式毕业旅行”,一路游经9个省份,11座城市,每天中午订当天的车票和房间,如果票卖完了,就索性换一个目的地。
我没有做任何攻略,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走街串巷上——似乎只有在土生土长的人们身上,才能窥见一座城市真正的风貌,而不是它浓妆艳抹后出现在旅游宣传册里的样子。在深夜的平遥古城里,店铺几乎全打烊了,我还开着手电筒四处溜达;在西安街头,骑车路过回民们的广场舞阵地时,我停下来看了足足一小时;在贵阳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铺天盖地的教育小广告,每一份上都写满了“升学改变命运”的企盼……辗转过许多地方后,我能清晰地察觉到由北至南的风物之变,也感受到了不同城市间千差万别的个性。
这种匆匆而过的感觉跟毕业季很契合,因为看到的所有风景都转瞬即逝,时常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对于许多美景,我只能在赶路途中投之以短暂的一瞥,因而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我不禁想到,毕业之后,大家就会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四散开来,有些人可能真的再也见不到了。这种情绪在坐高铁的时候尤为强烈,因为窗外时常会掠过蓬勃生长的野草野花,而我只不过是途经了它们的盛放。
这场旅行结束后,我把拍完的胶卷都洗了出来,发了一条朋友圈。
@琴棋书画牌最强:按自己的节奏出游,悠哉地进行“逃兵式旅游”
这两天“特种兵式旅游”的概念突然兴起,有人两天逛了五座城,有人一天打卡八个景点……“时间紧、任务重”“密集打卡”“假期越短玩得越狠”,当这些标签和旅游绑定在一起,疑惑、疲惫之感涌上心头:旅游不是为了放松吗,“特种兵式旅游”岂不是让自己更累了?
回想自己既往的旅游经历,一天逛完两三个景点已是极限,到了晚上也近乎精疲力竭,跟“特种兵式旅游”比起来,自己俨然就是“逃兵式旅游”。相比密集紧凑的旅游安排,或许睡到自然醒、挑选三两个目的地作为一天的行程更为从容舒适,每处景点也会因为投入的时间而显得独一无二。正因为投入了足够的时间精力,我才会记得前往景点的途中路过了怎样的风景,在景点驻足停留时拍下了怎样的瞬间,返程的路上收获了怎样的回忆……
构建人与人、人与地的联系都需要时间,身处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容易失去“创造关系”的耐心。就像《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所说的:“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一座陌生的城市不会因为简单的“到此一游”而变得与众不同,一座城市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一定是因为自己在那里留下了足迹、邂逅了有趣的人、经历了难忘的事。
正因如此,“特种兵式旅游”更像是一种打卡,实则欠缺了一些深刻的体验。在时间、金钱、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按自己的节奏舒适地出游,像小王子找到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样,创造独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旅游回忆。
旅游也要“当兵”,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