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也是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广东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牢记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立足国情省情,对标全面现代化的特征要求,聚焦发展短板,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措施努力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上担当作为,让广东父老乡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紧扣“三农”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广东乡村振兴新局面。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495∶1;今年6月,创新性推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向共同富裕迈进。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基本省情,也是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为我们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把脉开方: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广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坚持全省一盘棋,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保障机制;加快跨江跨海通道建设,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成形。今年上半年,共有6座非珠城市冲进全省GDP增速前十名,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广东着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特征要求,以建设文化强省为抓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广东深刻领会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各个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更加注重城乡、区域、阶层、行业等的发展差距,坚决落实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全方位、全周期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踏上新征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把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放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广东篇章。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