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一轮“龙舟水”影响,连日来我省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44个水文监测站点录得特大暴雨,15条河流水位超警戒位。6月7日以来,省内多地挂出暴雨黄、红色预警信号。省应急管理厅日前召开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议,要求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灾情、妥善安置群众,同时做好下一轮降雨的准备,做到预判在前、措施在前、行动在前。
当前我省正处于“龙舟水”集中期,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极易引发持续性、极端性强降水,触发汛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上周末以来的新一轮“龙舟水”降雨过程中,广州花都部分村出现多处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惠州龙门等地多个村庄一度被洪水包围。截至6月8日22时,全省累计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20096人。根据国家和省气象部门研判,10日开始,我省中南部市县雨势逐渐减弱,但粤北、肇庆市县仍有大雨到暴雨,同时我省中部等前期反复受灾地区,还需加强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之中,全力做好“龙舟水”汛情防范应对工作。
生命大于天,一失就万无。面对恶劣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要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理念,把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坚持预防为主,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做好充足准备。全力做好“龙舟水”汛情防范应对,要强化预判、预告、预警工作,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加强汛情、灾情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将雨情水情汛情等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类责任人和基层群众,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巡防巡查,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强化堤防巡查防守等工作,及时检查排除风险隐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广东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进入汛期后,“龙舟水”、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一直以来,广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近年来形成了“应急响应‘一盘棋’”“自然灾害防治‘一体三预’”“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全力做好“龙舟水”汛情防范应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制度落实,切实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防责任制,将防汛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最基层和第一线,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铁的纪律抓好各项汛情防范应对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灾情来时,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是重中之重;灾情过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同样也是一项重要工作。6月8日,省三防办等部门向怀集、佛冈等地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全力做好“龙舟水”汛情防范应对,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的叠加影响,积极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灾情就是命令,也是一场考试。全省各地和相关部门务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以赴积极应对“龙舟水”汛情考验,确保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屏障。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