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也是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创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推进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设立自贸区、自贸港到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实践证明,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向纵深迈进,改革行动与开放举措彼此激荡,形成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宽发展空间。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风高浪急的时候,越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而是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观《决定》内容,无论是部署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还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都体现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坚强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一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变革。全会《决定》既体现了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洞察,也彰显了对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精准把握,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简化通关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外贸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扎实做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工作,推动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区域协作、内外衔接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对外开放是广东的突出优势和重要标识。近年来,广东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所占的份额均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承压而上,进出口4.37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13.8%,占全国比重20.6%;今年1月至5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20.77%,实际使用外资479.3亿元;第135届广交会交出亮眼“成绩单”,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刷新纪录……事实证明,广东仍是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坚持稳规模和提质量并举,加快培育广东开放合作新动能。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把握广东以开放促改革的独特优势,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动能,围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携手港澳深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牵引带动全省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