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在网络问诊平台花费450元求助,结果只换来一句“建议去医院”;一张口腔溃疡照片,拿给3个问诊平台的医生,结论却截然不同……疫情助推在线医疗大爆发,但问诊、开药过程问题频频,也折射了在线医疗之“囧”。
受制于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地域分配不均,大医院排队难、挂号难、就诊难仍是客观事实,一些网络问诊平台应运而生。理论上,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把病看了,但现实并非如此美好。你不知道网络的另一头是谁,他也很难根据几张照片、寥寥数语作出准确诊断,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诊错了、疗偏了,责任是谁的?
在线医疗的低频次、浅层次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接受强监管。根据相关规定,网络问诊平台在准入上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也只能开展部分慢性病、常见病复诊及开药。但在一些平台上,医生资质五花八门,突破规定进行首诊,对患者消极应付,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医疗行业具有特殊性,事关民生福祉,岂可放任他们胡来?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