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生动典范,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方向,是我们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统计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高等院校180余所,在校学生300余万人,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但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世界知名湾区相比,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仍有差距,高等教育还有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创新要素聚集,湾区高校类型齐全、地缘接近、文脉相通,也为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规划》明确提出部省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广东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优先支持。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认识这一规划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其充分融入到实现总定位总目标的各项工作中去。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规划》按照两步走,分别擘画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宏伟蓝图,为广东在新征程上抓好高等教育发展事业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充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找准定位,通过探索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谋划布局一批高水平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从做大向做强转变,确保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布局更加协调,有效彰显区域性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作用和影响。到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成为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涌现出若干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要科学运用系统思维谋划全局的方法论,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重点领域“一子落”,激发改革“全盘活”。纵观《规划》全文,主要突出了四个方面特色,分别是强化互联互通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粤港澳高等教育优势互补、强化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强化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产业的服务支撑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四个重点方面,在制度设计、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配置资源上持续用力,不断拓展合作发展领域和空间。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特色优势,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各展所长,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高校之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合作服务,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规划》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把《规划》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展现出广东高等教育的主动担当,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广东贡献。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