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汶川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发展情况,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2月16日新华网)
访贫问苦,人民至上。“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春节,中国人心中最暖的节日,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而每一个贫困家庭的春节,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翻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春节日程,不难发现,每逢春节时机,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深入中国最贫困的角落,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北境边陲阿尔山哨所,从陕西梁家河的窑洞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从河北张北县困难群众家到四川大凉山深处……步步深情,点点细节,彰显出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赤子之心。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铿锵的话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和最大的担当。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东西南北,处处把实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时时把最暖的牵挂、最实的关怀带到老少边穷地区的村村寨寨。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仅带去党中央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关心,更带去带领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决心,用实干履行那句向全体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用言出必行、行胜于言的实干作派启示13亿多中国人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更用一诺千金,把好日子带到百姓身边的实际成效诠释“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现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治本色。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希望来年“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是每个中国人最质朴的期待;从人民中走来的总书记,最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正因为此,五年间每一个红火的春节,习近平总书记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人民,始终坚守这份人民情怀。
新岁正当好,时序更替再出发。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于此,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定能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更加繁荣兴旺,我们的伟大事业就会更加朝气蓬勃。(南方网 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