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在深圳发布。夏凡 摄
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深圳分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深圳发布2017年度双创研究报告,对深圳双创发展现状做出客观科学评估,深入分析双创的前沿趋势和经济社会绩效、启示及其面临的挑战,总结提炼深圳双创“十大优势”,并为深圳更好推进双创提出了四大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报告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位列全国首位。(9月19日深圳特区报)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质。近些年来,创业、创新已在中国大地上奏响了雄浑乐章,而深圳,无疑是乐章中最动人的音符。报告的研究成果显示,深圳平均每100人就有14名创业者;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154家,双创活力全国居首。深圳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比重高达94%,远高于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8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达到欧美日韩发达国家水平,居全国大城市第一名……这些响当当的数据,勾勒着一个以创新为根与魂的深圳的轮廓。
凡事有果,必有其因。深圳缘何能够在“双创”方面走在前列,取得不俗成绩,在笔者看来,一则聚集创新力量。近些年,风靡全球的创客运动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拥有丰厚产业链基础的深圳,一跃成为全球创客创新创业的“香饽饽”,加之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得天独厚的创投环境、强大的创新基因、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全球创客聚集,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如今,深圳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它们汇聚着来自全球的创意与智慧,扎根在这片热土,茁壮成长。目前,深圳各类科技型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37家,5年增加近6000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二则对接全球资源。一直以来,深圳“双创”注重从本土辐射出去,带动本土创客融入全国、全球,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共享。就以深圳制订的《深圳市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工作方案》来说,着手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包括美国、欧洲、以色列、加拿大等地,致力于海外科技项目落地、高端海外人才引进、本土企业海外拓展及扩大深圳科技、产业影响力等创新创业活动,服务于深圳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到2022年,海外创新中心将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和我国布局在全球科技生态圈的合作枢纽,助力深圳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客中心和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诚如FAB实验室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尼尔·哥申菲尔德教授所说,深圳不仅是全球创客天堂,拥有大批新锐创客和设计师,而且这里的创新发展正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探路。
三则激发草根创新。为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深圳,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深圳市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设立了创客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扶持创客空间建设、创客人才培育、创客公共服务建设、创客文化营造、创客创新与创业,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吸引更多创客汇集深圳。目前,深圳正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着力打造适宜“双创”的土壤环境,进一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眼现实,深圳任何一个“创客工坊”里,就能看到一些创客、青少年、学生等在一起,开展3D打印个人数字化制造、设计机器人、组装无人机等活动。就以近日深圳市2017年“公交出行宣传周及无车日”启动仪式上深圳巴士集团所透露,今年底将在南科大等处试验推出2条智能驾驶路线。诸如此类与创新有关的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在深圳出现。推动创业创新已然成为深圳的一种自觉,更是城市的内生动力和要求。
回望过往来路,更能感知前进方向。深圳本身就诞生于一个伟大的创意,创业和创新精神早已融入深圳的城市血脉,成为城市基因的一部分。从发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到率先建立证券交易所,从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到全面建立土地市场,以及第一次实行文稿拍卖,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在诉说着深圳创新的故事。无论是深圳屡获多项国家及省科技奖成为获奖大户,还是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约50%,连续10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都反映出深圳原始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可以想见,具有创新特质的深圳定能继续交出“双创”的优秀答卷,为推动全国“双创”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引领示范作用。(南方网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