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谱写了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8月10日新华社)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国家,关键是靠规矩,而法律是最大的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使法治中国建设加挡提速。修订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加有序,使公民自由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43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3部。立法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铺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纠错机制不断完善,五年来司法机关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使公平正义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法治已成为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权力不越法、不脱法。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的容器,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精义所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才叫法治政府。全面实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界定权力的边界,使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责有了保障。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建立,为各级官员套上了“紧箍咒”。如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就是依法管权、权不脱法的明证。用法律法规约束“关键少数”的标准更严格,一切权力循法而行已呈现常态化。
让老百姓尝到法治的甜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所在。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最终惠及民众。司法机关出台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环保部门重罚违法典型案件,监管机构加强食品药品领域稽查执法,其落脚点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只有尝到了法治的甜头,法治信仰才会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依法治国才能发育为民族文化价值。
举望当下,社会主义法治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元素化合键,法治正在成为中国13亿多人民的共同信仰。瞻观未来,我们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法治的保障水平会要求更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建设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推进器。(南方网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