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以来,深圳频繁亮相于西方主流媒体。几天前,英国BBC这样报道: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硅谷”,如果疫情影响严重,我们很多商品可能断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将面临挑战。
世界城市13000多个,因疫情而让人担心导致全球断链断供的,屈指可数。深圳正巧被“点名”。
作为世界经济十强城市,全球工业、科技创新和外贸重镇,深圳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多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一大批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深圳不可或缺。
世界需要深圳。
深圳用它一以贯之的务实行动,积极回应世界关切。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统筹”下,深圳正以熟悉的方式和节奏,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添动能、创造奇迹。
“世界十强”不容闪失
世界经济版图上,深圳已从40年前的秋毫之末,演变成今天的实心圆,与伦敦、巴黎相若。
按2021年数据,深圳以30664.85亿元的GDP,排在第一圈层的纽约、东京、洛杉矶(5万亿元以上)之后,与上海、伦敦、巴黎、北京、芝加哥、费城、休斯敦(3万亿元以上)同居第二圈层,全球第十、亚洲第四。硅谷的核心城市旧金山第13。
深圳一市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70个国家和组织,包括很多发达国家。它用31年,实现了从1亿元到1万亿元的飞跃,再用6年翻倍到2万亿元,又用5年完成2万亿元到3万亿元的跨越。
今天,无论是世界IT产业“晴雨表”的拉斯维加斯电子展,还是全球最大工业盛会汉诺威工博会,深圳及深圳企业都是“C位出道”。
这是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一个重要增长极。2021年,深圳进出口额3.54万亿元,其中出口1.92万亿元。深圳港通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吞吐量2876万标箱。深圳跨境贸易物流监管中心,每天清关超过150万个包裹,1小时内可抵香港机场“打飞的”游全球。
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GDP约15亿元、工业产值约20亿元。两项均值均列全国前茅。它以一市之力,贡献了全国2.6%的GDP。
3月中旬,疫情形势严峻,深圳面临艰难抉择,假如疫情让城市停顿下来,每停一天,就有84亿元的GDP和97亿元的进出口、1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白白流逝;连停数日,很多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甚至将扰动世界市场,波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
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深圳选择升级防控举措,同时以科学有力的“双统筹”战略,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保“双链”。一周时光掠过,这座城市又恢复了往日节奏,行动如风,活力四射。
“40不惑”的深圳,散发着成熟之美,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我国改革开放及中央赋予深圳的神圣使命,诠释着中国道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时代意义。无论在全球比国家、比城市,还是全国比绝对值、比地均值,深圳无论人均还是地均、企业密度还是GDP单位产出,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掰开深圳GDP“蛋糕”就会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4成,年增加值逾万亿元;在服务业中,高端服务业占70%;深圳研发投入占比,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当,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这样的“营养组成”,决定了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和发展的韧性与后劲。
放眼全球,在诸多不确定性中,深圳已然成为可预见的确定性。各国资本纷至沓来。三届全球招商大会,引资额从5600亿元、7800亿元增至去年8200亿元。世界500强,300家在深投资,且不断向研发创新和产业链高端迈进。
从跻身第一方阵的那一天起,深圳就决心永不掉队,努力并跑,甚至领跑。好戏,刚刚上演;传奇,未完待续。
深圳之“链”串联全球
英国《泰晤士报》3月20日刊发文章:“如果我们不再与中国结为伙伴,我们就将付出代价。”文章透露,什罗普郡一家浴用暖风机企业的总经理加里·希尔说,该公司90%的零部件需要从中国采购。其中不少关键元器件产自深圳。“我欣赏中国人诚实、勤劳肯干的态度。”
加里·希尔说的,不过是众多深圳之“链”中某一“链”上的几个节点。
在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变革中,深圳抓住了机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快速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部分。华强北弹丸之地,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电子产品;IT人士走一遭,几乎可以采购到组装任何一件电子产品的全部元器件。
近几年,深圳加大“补链”“强链”力度,构筑起集成电路、5G、8K、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通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车、计算机、石墨烯、光电、仪器仪表、消费类电子等10多个傲视全球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出华为、比亚迪、迈瑞等一批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具引导力和把控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群式、互补式的协同分工体系和循环生态体系。世界不少前沿技术的落地方案,都是先从深圳开始,然后辐射全球。
深圳引领全球的5G产业,从网络设备、关键元器件生产到通信运营、场景应用、终端销售全方位发展,从交通、警务、城管、医疗等政务领域到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等垂直行业领域批量应用、多点开花,产业规模全球领先,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世界第一。单是华为一家企业,带动上下游的深圳上市公司就能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汇川技术、英威腾、深南电路、蓝海华腾、麦格米特、禾望电气……
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集群,相继进入“国家队”。新能源车、消费类电子、信息通讯、计算机等产业链,已成深圳的传统强项。目前,深圳正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以全产业链共建产业生态。
深圳平板显示产业过去缺少“屏”环节。2010年,华星光电一期项目在光明动工,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旭硝子、欧菲光等数十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华星光电共同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链。目前,光明区已形成年产值超1500亿元的平板显示产业链,覆盖上中下游的显示面板、IC、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LED光源、电视及商业显示终端等。在方圆数公里的狭小区域拥有如此集中、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也不多见。
一个个年产值超千亿、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俱佳的产业链不断形成,使深圳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中心之一。9家世界500强“巨无霸”、超过17家千亿级以上的重量级企业、逾百家百亿级以上的中量级企业、超过250万家轻量级羽量级蝇量级企业,在这里各显神通、各得其所。它们点缀于各大产业链上,彼此高度协同,合力守护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家园。最终,品种数以万计的工业产品,有力撑起全球产业体系的庞大身躯,极大丰富着世人的物质生活。难怪外国客商在欧美遍寻小众商品、紧俏商品而不得时,不约而同会想到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和长三角地区。
深圳之“链”,“雄”在配套,“魂”在创新。围绕10多个产业链、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深圳建起了2746个创新载体,打造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中,深圳多家企业跻身十强。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深圳企业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
“深圳力量”守护“双链”
深圳还是世界闻名的手机、钟表、家电、珠宝、眼镜、服装、玩具、家具等消费品生产基地。它们中的每一品类,年产量都数以亿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居民,曾经或正在使用深圳制造的这些商品。
人们如是描述深圳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深圳停工,全球停摆。”
但这样的事情,世界不希望发生,深圳更是零容忍。
于是,一周时光里,深圳的决策层、政府工作人员和382万家企业、2000万市民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保“双链”,稳增长。政府针对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精准施策,稳产保供;企业施行“云”端开会、远程办公、掌上谈合作、网上签合同、直播间卖货;生产研发现场实行封闭管理,确保满足基本订单需求。
一股股“深圳力量”,守卫着世界经济稳定和全球供应链安全。
外资杜邦莱尔德深圳公司,因疫情找不到货车司机,下游客户可能因此损失数亿美元的出口。5个政府部门接力,1小时辟出一条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当天,原材料从深圳运抵大湾区客户,产业链一如既往地稳定顺畅。
富士康龙华园区,无人车间里,工业机器人一刻也没停歇。这个有名的“代工大王”,以高科技方式稳守在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大族激光智能产业基地,严格的闭环管理和环境消杀,员工吃住在厂区内的生活区,车间一直正常生产,订单按时交付。
迈瑞医疗、大唐宝昌等企业,封闭式管理和严丝合缝的防控体系,实现了一线员工基本满岗,产能利用率近100%。
年产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泰衡诺科技公司,生产的稳定性对产业链安全意义重大。龙华区工信、交通等部门给予“一企一策”,将宿舍与厂区间的人行道围合出一条临时“专线”,闭环管理和正常生产立马实现。
本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可敬的“深圳力量”,又将这座城市拉回到那个本就该有的状态:喧闹、繁忙、快节奏、拼。地铁人潮涌动。科兴科学园夜晚灯火通明。人们大步流星。政府部门高效行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各行业各领域纾困惠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及创新产品等纷纷拟订或推出。富士康一宣布恢复正常运营,便引来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全球媒体竞相报道。
两年前的疫情初期,西方预测中国经济会陷入停滞甚至衰退,供应链产业链必然转移,寄望印度和东南亚“接棒”。然而,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中国留下1400亿美元贸易值的生产空间,印度仅承接不足4%。直到今天,印度和东南亚制造业依然严重依赖中国。怪不得,一些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几年后,分部甚至大部队又悄悄“原路返回”了。
毕竟,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全球产业链的大本营,都在中国。
深圳,中国的第三大经济重镇,顺理成章地分享着更多开放红利,自然也承担着更多与世界无缝接轨的风险。但它乐于在一次次的冒险和挑战中锤炼自己,热情拥抱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