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一站,深圳”何以引发人才共鸣?

2021-11-03 11:33 来源:南方网 容剑锋

  11月1日,深圳迎来第五个“人才日”。在10月31日举行的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七位不同领域的人才代表围绕一流大学与科技革命、人才培养、在深创业发展等主题发表了演讲。这几位代表的演讲虽然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深圳聚才育才爱才用才环境的认同。有的流露出“后悔没有更早一点来深圳”的感慨,有的发出“来(在)深圳,将有更大作为”的呼吁,有的抛出“下一站,深圳——我在深圳等你”的“橄榄枝”……

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这些演讲者中,既有德高望重、功绩卓著的院士、战略科学家,也有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青年科技人才;既有担纲前沿、专博相济的科技领军人才,也有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卓越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既有教书育人、成就人才的校长、教育家,也有搏击市场、创造价值的企业家、创业者;既有游历丰富、学贯中西的海外人才,也有扎根深圳、孜孜以求的本土人才……他们年龄不一、出身各异、专业有别,为何异口同声点赞深圳、倡议人才群聚鹏城呢?这让人不禁好奇:深圳何以成为各路人才创新创业之路的“下一站”?

  哪里是人才流动的“下一站”,取决于那里是否具备对人才足够的吸引力,能否较好回答“人才会来吗?会留下来吗?”等问题。随着品质城市建设的推进,一座城市能够让人才近悦远来的吸引力,更多在于其释放出的气质。深圳这座城市的“气质”,在各类人才的词典里总能找到“包容”“创新”“奋斗”等字眼来形容。

  说到深圳的包容精神,“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如今已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话语。论坛中,英国籍的演讲嘉宾卡罗琳•奎因举家定居深圳创业13年多。她动情地说:“深圳是一个任何人都能融入、感到宾至如归的地方。”另一位演讲嘉宾——同为英国籍的约翰•斯彼克曼更是向广大人才呼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要等了,来深圳吧!”而且,他已经把之前在英国的一些员工带到了深圳。海外人才的这些评价是深圳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精神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注脚。

  包容意味着“能融入、有归宿”,意味着“够主动、敢开放”。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深圳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历来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招揽国内外创新人才。放眼全球、对标一流,是深圳聚才引才的不二法门。比如,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全球招商大会等活动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市属国有企业高管面向全球市场化选聘,推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与深圳合作;加快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诺奖(图灵奖)实验室……深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感召力的干事创业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到深圳创新创业。

  开放的另一个维度,就是“放开”。深圳一直领风气之先,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人才主体放权、为广大人才松绑。综改试点牵引驱动下,人才R字签证、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次第实施,瞄准“高精尖缺”开展“清单式”靶向引才,探索港澳专业人士执业资格互认,让人才在大湾区工作更便利、来去更自由。创新科技项目评审办法和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国内外同行专家主审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全市取消、转移、下放129项与人才相关的市级行政职权,推进人才引进“秒批”改革,鼓励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推行“特聘岗位”制度,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税优惠,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一项项政策、一桩桩实事,聚焦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放宽科研管理限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

深圳人才大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如果说深圳的包容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外在形象,那么创新基因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力量的勃发,彰显包容精神的整体效能;包容精神的激励,深圳创新基因则倍添活力。有人才向媒体坦言:“深圳是创客的天堂。在深圳,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创新几乎零门槛,只要产生一个想法,就可以进行快速验证,是全世界创业成本最低的地方之一。在这种环境下,科技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变成生产力。这是深圳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深圳最大的优势。” 论坛演讲嘉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面对主持人“为什么把种子试验田放在深圳”的提问,不假思索地回答:“深圳的优势不在于有多少种田的地方,而是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创新人才。” 诚然,深圳具备良好的创新沃土。这一片沃土的厚植深耕,自然离不开深圳各级部门的努力。

  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深圳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固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比例应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这一切,无不体现深圳致力打造创新力量“梦之队”和科研人才“潜力股”的长远眼光和坚定决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深圳对创新环境的用心付出是广大人才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论坛演讲嘉宾国际知名特种颜料专家、深圳市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林海晖敞开心扉说:“当年经罗湖口岸出国留学,决定回国创业时考察了国内很多城市,而深圳拥有三大优势:产业闭环、金融闭环和政务闭环。”全国技术能手、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肖清雄在演讲中提出了“在深圳,如何将大象装进冰箱”的命题,并给出了大胆想、打开门、勇敢装、别关门的“深圳四步曲”答案,还认为“大象”会和“冰箱”一起越长越大,对深圳鼓励创新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满是感恩和期待。

  包容精神激活了创新基因,创新基因要想裂变社会价值、达成科技梦想,有赖奋斗力量作为支撑。人生永续幸福的源泉是奋斗,城市基业常青的密码也是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唯有奋斗才有未来。在深圳,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从事何种事业,只要你肯努力奋斗,便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前,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更需要各路人才以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人才把他们的“下一站”放在深圳,正因为深圳有其奋斗的理由。正如演讲嘉宾林海晖所言:“百年奋斗中华心,海外学子聚鹏城。在深圳有最棒的人才政策,你的技术可以落地,你的梦想可以实现。对科技人才来讲,没有什么比梦想得到实现更重要。”在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列车上,奋斗的引擎不仅需要充足的燃油,还需要必要的润滑剂,才能转化为澎湃动力。近年来,深圳从大环境营造到个性化服务,积极构建覆盖思想、工作、创业、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例如,以立法方式确立“深圳人才日”,建设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向人才礼敬、致恭;投入1000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专责筹集建设人才住房;设立运行“千里马”国际猎头公司,精准靶向引才用才;发放“鹏城优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生活保障、文化休闲等全方位服务;设立人才荣誉和奖励制度,颁发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让人才“名利双收”;创办人才研修院,启用“院士楼”,为人才开展国际合作、国情研修、学术休假提供一流平台……这些为奋斗者准备的最好礼遇,体现的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温度。正如论坛演讲嘉宾卡罗琳•奎因在演讲中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当广大人才心有所依、心有所归,“下一站,深圳”才能成为越来越多人才的内心驿动和实际行动。

深圳人才安居房建设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作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部署。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引擎,深圳肩负着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雁阵格局中争当头雁的光荣使命。要充分展示包容、创新、奋斗等城市特质,把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融入城市基因,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把“下一站”放在深圳,与深圳携手共进、勇敢追梦、奋斗圆梦,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南方网容剑锋)

编辑:王沛容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