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汇聚真知灼见。
据有关媒体报道,民革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建议推进人脸识别生物信息专项立法等工作。这一提案,聚焦存在问题,坚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极有必要。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当前人脸识别正在公共交通、城市治安、疫情防控等方面被广泛运用,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成为了政府部门的重要帮手。但是,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侵害公民隐私等问题也频频出现,这就需要有法律和制度来趋利避害,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好造福于人民,有效规避其所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为人脸识别立法势在必行。据此前央视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7%,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和天量的市场,如果没有法律来监管和护航,一直处于“裸奔”的状态,其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问题。要使该技术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推进相关立法,显然极其必要和重要。从规范使用的角度来说,为人脸识别立法迫在眉睫。合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件好事,也意味着便捷。但过度使用,甚至是滥用,实属不妥。解锁、购物、打卡、门禁都要人脸识别,进公园、进售楼处也都要“刷脸”……事实上,现在很多使用人脸识别的情境,实际上是无须使用也不应该使用的。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使用方面,各地其实已经在进行有益探索,南京责令拆除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天津立法禁止人脸识别滥用,都是积极的行动。进行国家层面的立法,对人脸识别使用情境作出规定,现在显然应该提上日程。
从保障安全的角度来说,为人脸识别立法刻不容缓。人脸识别,不只是简单的一项技术,其背后还牵涉个人隐私、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当前,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是屡屡发生。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两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在浙江等地,不法分子通过“换脸”骗过人脸识别系统偷走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案例已经发生多起;此外,人脸识别数据库安全指数不高,泄密风险也随时存在……凡此种种,都是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这既需要从技术角度来进行“加密”,也需要以法律来严惩违法,让不法分子心存忌惮。
在数字时代,人脸识别确实带来了便捷,但是为这种便捷所付出的代价,不应是隐私泄露和个人权利的被侵犯。从今年的两会开始,期待人脸识别立法正式提上日程并早日落地见效。(南方网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