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珠海市公安局获悉,自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后,该局全力推动该政策在珠海落地。截至2024年8月,全市共有3107名人才纳入白名单库,1264名人才成功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推动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珠海落地生效,市公安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建立人才签注白名单等机制,开通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优化人才办证体验,受到相关单位和人才的好评。这些务实举措,值得点赞。
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既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的政策创新。这里所说的人才,既包括对大湾区建设发展作出重大突出贡献或者大湾区急需的顶尖人才,也包括科研、文教、卫健、法律、人才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由于港澳人才签注比商务签注的时间要长,而且不受往来次数限制,因此极大方便内地人才往返港澳。这项惠及人才种类多、受众面广的签注政策在珠海落地,对于促进大湾区人才要素便捷高效有序流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虽好,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自去年2月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实施试点以来,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往来港澳人才签注工作机制》实施细则;同时,建立人才签注白名单、人才信息动态更新、定期通报反馈等工作机制,开设人才签注专窗,推出免提交证明材料措施;此外,市公安局发挥辖区分局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优势,“点对点”响应单位和人才的办证需求,适时推出“上门办”专场……这些扎实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于落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的重视,也彰显执政为民、尊重人才理念。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高层次人才跨境流动,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长期繁荣稳定。近年来,广东正以珠三角为主阵地,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通过实施“湾区通”工程,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高效便捷流动,不断提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水平,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珠海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和优化人才跨境流动政策措施,为人才北上南下“双向奔赴”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合作,提高人才跨境流动的便利度,我们就能更好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